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已经越来越受到科技型企业的关注。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受困于规模限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上的困惑不少。知识产权质量不高、管理架构不完善……种种困境都在拷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决策能力。
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融合度较差
大多数企业只是孤立地看待知识产权战略,局部地应付一些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因为知识产权重要而关注知识产权管理,但具体如何才能将知识产权战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去,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审视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结合起来,以提升整个创新系统的动力,并没有从全局高度综合考虑。由于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整体战略的相对孤立,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会产生冲突甚至发生矛盾,影响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实施。
工作重心以知识产权申请为主,重“总量”轻“质量”
目前,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还处于从无到有的“拓荒”阶段,工作重心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日常维护为主,专利情报分析,知识产权布局,商标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维权等深层次工作鲜有开展。
这是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普遍误区,把知识产权等同于科技成果,认为创新成果通过申请专利或者版权就已经取得了科技成果,完成了任务。然而,如果只是锁在保险柜中的一张证书,知识产权就变得毫无价值,只有在流动、转化中实现商业化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管理架构尚需完善,专业人员缺乏
在我国,除了少数单独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外,大多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设置在研发、法务、总经办等部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也大多为兼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架构没有统一的模式,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少、部门精简是其主要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本无可厚非。然而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求既懂技术、又懂法律,财务、管理也要有所涉猎,是一个复合型人才,靠原有部门的人员兼职负责知识产权工作难度较大。
发展建议:
知识产权工作应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服从于企业整体经营发展战略,并配合推动整体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本身并不产生知识产权,必须以研发、市场等职能部门的活动为载体进行,这就要求知识产权部门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
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提高营运能力
知识产权是企业未来盈利成长的关键因素,目前跨国公司的主要价值是无形资产的价值,世界500强企业的无形资产占资产总值的比例平均已超过80%。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合理的专利布局,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挖掘新产品、新技术的可专利点,并委托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
注重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宣传建设及人才培养
要克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专业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注重人才培养,这种方式见效慢,但内部培养的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忠诚度高,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二是直接从外部引进人才,这种方式见效快,但投入较高,且人员流动相对频繁;三是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知识产权托管方式,帮助企业做好创新和保护。这种方式优点在于可以实现知识产权人才的合理配置,企业在获得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的同时,减轻企业的人员负担,缺点是知识产权问题关乎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完全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管理存在一定风险。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第一种或第二种方式较为合理,但在企业创立初期可以更多的采用第三种方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绝不是知识产权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研发、市场、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破坏整体运作。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通过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普及、宣传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知识产权认知度。
综合而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产权部门在成立初期也一定是一个烧钱的部门,但是一旦经营得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从战略层面高瞻远瞩,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时代发展脉络,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借助创新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文/施晓旦,源于千人智库,EWW141223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