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清云 发表于 2015-1-2 22:36 
10、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同时包含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积累问题)的矛盾和不同产出品结构之间的矛盾 ...
请将这点在稍微陈述详细一些: 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指 什么?不同产品结构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
因为元旦有事情,回复有点迟,先道歉。
研究经济学有一些规范。这里先不讨论。只说明在康德那里,应然和必然之分同样适用于经济学研究——尤其是政治经济学——这种区分法分离了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
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生产和消费是统一的。
魁奈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把社会按照纯消费的阶级和不仅消费而且生产的阶级进行了粗糙的划分。但是,魁奈没有看到马克思所看到的全新的一种经济体制——一种不仅仅以纯产品为主要剥削目的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且还加上了以更大规模生产资料为目的的剥削。
在农耕经济中,剥削的主要剩余价值以农产品中的“纯产品”为主。地主或者庄园主主要收取农产品作为租金,他们对货币的渴望尽管与商业资本家同样强烈,但来源不是受他们直接剥削的农民,而是用特权或者用剩余农产品来进行交换。这时候,他们手中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农产品才开始表现得不足,因为他们往往不得不用大量的农产品,去直接交换较少的,难以满足他们欲望的其它奢侈品。但是,这种满足可以通过他们对作为纯产品的农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来获得。这时候生产和消费至少是没有矛盾的,因为,剩余至少总还能被奢侈抵消掉。
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货币,不仅占有剩余价值,而且表现出一种“盈有余”的变态形式。在这里,因为交换通过货币完成,从而剩余价值以货币形式实现。和其它任何产品不同,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在货币上没有作用。因此,资本家的积累智能表现为私人的,无穷的剥削。这种剥削不仅以极大的货币的堆积为形式,而且,由于资本的属性,资本家的剥削不再象地主那样受到土地、季节和农作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制约那样受到制约,恰恰相反,资本通过加快周转,在理论上可以无限提高其生产剩余价值的速率。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丝毫没有提及资本家的挥霍职能——这一点完全不同于魁奈和马尔萨斯那里还需要用挥霍的必要性来为地主和贵族阶级辩护——恰恰相反,马克思甚至把只知道积攒货币的商人贬斥为“守财奴”,换句话说,他倒是宁可赞成资本家挥霍,因为他看到资本家无论如何挥霍,他们挥霍的速度都赶不上他们用剩余价值加快转变为资本进行剥削的速度。
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生产过剩。前一种是生产一定,因为剥削,所以劳动阶级消费不足。这时候,剥削阶级的辩护士还可以站出来强调一下剥削阶级挥霍的合理性。但在马克思那里,是后一种生产上的过剩。这种生产上的过剩表现为:不仅是劳动阶级可以缓慢而少量地增加消费,而且剥削阶级再怎样竭力奢侈,但因为积累不断更多地转化为资本,尤其是积累中更多的生活资料被转为生产资料,因而,剩余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以令人难以企及的速度转变为资本,从而绝对地加重生产过剩。
所以,在马克思那里,糟糕的不是剥削,而是生产过剩了,糟糕的不是生产过剩了,而且是生产绝对过剩,更糟糕的是,在绝对过剩的基础上,生活性消费资料被以更快的速度更多地转移到生产性消费资料来加重这种绝对的过剩。
为什么我敢和clm0600对赌中国的房价不会雪崩?因为中国的住房恰恰就是这种情形:问题不在于太多的住房被太少的人作为剩余价值占有,还在于,他们继续在把这些可作为消费可作为生产经营用的房地产不断转向生产经营用。任何商品,只要其脱离了交换,进入生产经营过程,从而不是作为单纯的商品,而是作为资本,其价格就朝价值转化,于是其价格不再决定于市场供求而是作为劳动的凝结沉积下来,其价格绝不会简单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