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痴迷扎根理论,积极尝试用此理论做中国经济史学的研究。
一、扎根理论
关于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中是非常前沿的一个理论方法,开始使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近来开始渗透和慢慢来用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主要是用于定性的研究,对应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相得益彰,非常有用。 扎根理论与符号互动论有密切的关系,
其思想奠基人米德试图探索个体思想和行动之间的关系,甚于认知、行动和互动进行研究。例如对于新经济史中的制度,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1、制度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2、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制度意义的理解来应对制度;3、人对制度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大概的说法就是: 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样,因为强调互动的符号互动论的产生,扎根理论从中受到启示,其开始思考如何使史料和理论进行互动,并且得到重大的突破,其目标是从史料中产生理论,或者是从史料中提升理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 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 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历史的研究者,这种对于史料的重视与计量经济学先有模型不同,特别有亲切感。
二、经济史学研究的一些缺陷
1、史料的处理不严谨,没有一套系统的处理史料的方法,一般的研究者,
用历史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 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我们传统的历史研究,就是一种僵硬和静态的方法对待史料,没有想到如何把史料更加充分利用,并且分解到更加基本的单位进行研究和组合。所以成为研究者主观和自诩为艺术的源泉,对史料的编码和译码因为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计量史学的样本抽样和模型提供了启示。
[size=13.6842107772827px]2、一般历史学者得到的结论,往往没有评估是否有足够的支撑。往往是学者的个人的艺术性发挥,或者就是主观的判断,无法提供完整的检验。而且是单方的逻辑过程,没有强调互动,即当发现理论不完善时,没有回到史料继续分析和比较的精练过程。因为导致大量的经济史研究在理论上相当贫乏,不够丰满。
三、两者的结合
最近,计量史学的影响也日益加大,这后面,不是一个跟风的问题而是经济史学要自己更新和前进的问题。
[size=13.6842107772827px]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S t r a u s s , 1 9 8 7 : 5 )。经济史的缺陷就是重史料而轻理论,这样使用扎根理论于史料分析,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1、 使用扎根理论,可以在资料和史料的处理上,严谨并且能够和计量经济史学对数据的处理相响应。
2、计量经济史学强调有一个模型,因此具有收敛的数据,具有理论的框架支撑。如果我们用扎根理论不地断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构,又让理论由于不饱和而强制与史料进行互动,这样的结果就是理论上的质变。
《管理世界》已经发表的关于扎根理论的文章是《中国企业家行为过程研究_来自近代中国企业家的考察_刘志成》这篇文章打开了经济史研究的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