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36 1
2014-12-26
投资者的三个悲剧性错误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url=]新浪微博[/url]



翻阅这份令人敬畏的报纸,你经常会看到谈及特定领域投资走势的文章:黄金上涨,原油下跌,而标普500指数(S&P 500)横盘。

然而,虽然所有这些文章可能有一些启发意义,但此类报道掩盖了我们所称的“投资者悲剧”:典型投资者的投资表现远远不如典型投资领域的整体表现。

这不只是因为钱全被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赚走了,尽管这肯定是原因之一。(1940年,作家弗雷德•施韦德(Fred Schwed)在《客户的游艇在哪儿?》(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一书中,邀我们就所有经纪人和银行家挨着曼哈顿下城停泊的游艇展开思考。)

不,如果投资者的悲剧全都是其他人的错误造成的,那它就算不上什么悲剧。唉,并非是造化弄人,而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我们没有跑赢市场,是因为我们犯错了。

我们的第一个悲剧性错误是,过于频繁地买卖。2000年,布拉德•巴贝尔(Brad Barber)和特伦斯•奥迪恩(Terrance Odean)研究了在一家大型折扣经纪商开户的6.5万名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巴贝尔和奥迪恩研究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投资者的幸福时期),发现尽管反映美国股市的一项指数在一年内上涨了17.9%,但交易最为活跃的投资者同期收益率仅为11.4%——经过若干年的复合计算之后,这一本已巨大的差距还会急剧拉大。

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支付足以侵蚀他们投资业绩的交易成本,却未能提高他们的基础投资表现。典型投资者交易次数较少,每年跑输大盘1.5%——这已经是不小的差距了。几乎不交易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与市场一致。

第二个悲剧性错误是,我们往往会高买低卖。抱歉下面说的有点偏技术,但它说明了,投资游戏的目的可不是要高买低卖。

投资者自我欺骗的过程是这样的。你投入股市1万美元。市场很快上涨一倍,你有了2万美元。事情这么顺利让你如此开心,于是加倍投资,又投入2万美元。现在市场跌回最初的水平。你痛定思痛,将股票卖掉一半,获得1万美元现金。市场很快再次翻倍,这样你在总计投资3万美元之后,有1万美元现金和2万美元的股票。市场在经历过山车式的震荡后上涨了100%,但不知怎么的,你1分钱也没赚到。

2007年,伊利亚•迪切夫(Ilia Dichev)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了关于此类行为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报告。现在任教于埃默瑞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迪切夫发现,这类行为的“美元加权”收益率比“买入并持有”策略获得的收益率低几个百分点:市场在只有很少的人交易的时候会表现更好。后来有许多人对这种趋势进行了研究,尽管并非所有研究都得出同样悲观的结论,但确实有许多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从投资心理学的研究来看,迪切夫的工作很有意义。最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发现,股市趋于向长期均值回归。当市场开始繁荣时,崩盘已为时不远,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斯特凡•内格尔(Stefan Nagel)和乌而里克•马尔门迪尔(Ulrike Malmendier)发现,我们在性格形成时期获得的股市回报率会影响一生的投资行为。一场极糟糕的熊市吓跑了一代年轻投资者,虽然现在出现了买入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26 08:46:24
经济1202张超 发表于 2014-12-26 08:41
投资者的三个悲剧性错误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字号
背景

有些道理,同时信息的不对称至少造成部分中国大部分股民的这种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