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导者继续将音乐的版权使用费视为重中之重,认为它才是艺术家们收入的唯一未来。然而,音乐商业化的命运依然前途未卜。有些人认为我们的目标仅是简单地将艺术家的音乐传送到消费者的耳朵里。其他人则认为应该继续由消费者为音乐服务买单。不过,对那些音乐创作者来说,不管他们是签约音乐人还是独立音乐人,订阅模式不大可能是他们得以持续获得补偿的唯一途径。
根据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数据显示,美国音乐的总销量与2003年的130亿美元相比,下降到了不足70亿美元。同时,伴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音乐产业持续更新换代,一些新的消费模式取代了CD和iTunes等经典的支付模式,同时市场份额也有所缩减。
尼尔森(Nielsen)最近调查了音乐行业的未来,揭露了消费者购买习惯的一个“不幸现实”:媒体流已经成为消费者获取音乐服务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艺术家不选择流媒体服务,那么他就会失去百分之八的额外销售额。大多数情况下,这会导致非法下载。音乐行业真正需要的是多样性的收入渠道,而不仅仅局限于订阅和售卖这样纯粹的模式。
然而这些争论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音乐行业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