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最大价值率法则
一旦实现了对于不同类型价值的统一度量,就可以把人类的一切社会系统都看作是价值的投入产出系统:工厂投入的生产要素(机器、原材料、劳动力、技术、管理等)价值,产出的是商品价值;ZF部门投入的是公共资源价值,产出的是社会管理价值;文化部门投入的是脑力劳动量或脑力劳动价值,产出的是文化产品价值;人类的机体本身也是一个价值的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生活资料价值,产出的是劳动量或劳动价值。既然一切社会系统都是价值的投入产出系统,就必然存在一个价值效率问题。
一、最大价值率法则
任何人类主体(个人、集体或社会)所拥有的价值资源都是有限的,人类主体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资源能够产生最大的增长速度。为此,人们总是希望将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具有最大价值率的系统,从而产生最大的价值收益率。
显然,当主体所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价值系统如果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增长速度,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由此得出:
最大价值率法则:当主体所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价值系统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
“最大价值率法则”是一切生物主体及人类主体的根本法则,也是人类一切社会规律、一切行为准则得以形成的基础。
二、最大价值增长率法则
当主体所拥有的输入价值量一定时,价值率达到最大值就意味着价值输出量达到最大值,也就意味着价值增量达到最大值,由此提出“价值增长率”的概念:
价值增长率:价值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价值增量ΔQ与投入价值量Qi之比值称为价值增长率,用Z来表示,即
Z=ΔQ/(Qi×T)
=(Qo-Qi)/(Qi×T) (4-2)
式中,Qo为产出价值量,Qi为投入价值量,T为时间。
根据(4-1) 和(4-2)式可得:
P=1+Z (4-3)
Z=P-1 (4-4)
根据“最大价值率法则”可以推导出:
最大价值增长率法则:当主体所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价值系统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增长率。
三、价值率选择法则
人们为了实现最大的价值率,就必须对于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因此事物的价值率(或价值增长率)决定着人类主体对于该事物的根本状态:事物的价值率越高,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就越大,价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越多地扩大其存在规模;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就会越多地把向该事物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从而越多地缩小其存在规模。由此得出:
价值率选择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或价值增长率)决定着主体对于它的根本态度,也决定着该事物的根本命运: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主体对于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于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大大地提高对于该事物的价值资源投入规模,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主体对于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于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就会大大地降低对于该事物的价值资源投入规模,从而加速了它的消亡。
由于事物的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同样决定着主体对于它的根本态度,也决定着该事物的根本命运,因此“价值率选择法则”等价于“价值增长率选择法则”。
主体的本质力量反映了主体创造价值的能力,根据“价值率选择性法则”,可以推导出它的反命题成立,由此可得:
价值率判断法则:如果某事物有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那么该事物的价值率必定大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如果某事物不利于发展主体的本质力量,那么该事物的价值率必定小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
四、最大利润率法则与利润率选择法则
对于纯经济领域,价值率就是“货币投入产出率”。
货币投入产出率:经济类事物在单位时间内货币价值产出量与货币价值投入量的比值,称作货币投入产出率。
对于纯经济领域,价值增长率就是“利润率”。
利润率:经济类事物在单位时间内货币价值增量与货币价值投入量的比值,称作利润率。
在纯经济领域,“最大价值率法则”就体现为“最大货币投入产出率法则”。
最大货币投入产出率法则:当主体所拥有的货币价值量一定时,任何经济系统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货币投入产出率。
在纯经济领域,“最大价值增长率法则”就体现为“最大利润率法则”。
最大利润率法则:当主体所拥有的货币价值量一定时,任何经济系统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利润率。
在经济领域,“利润率”是所有经济类事物的关键性指标,它决定着人们对于所有经济类事物的根本态度,也决定着所有经济类事物的生死存亡。根据“价值率选择法则”或“价值增长率选择法则”可知:
利润率选择法则:经济类事物的利润率越高,主体对于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于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大大地提高对于该事物的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经济类事物的利润率越低,主体对于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于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就会大大地降低对于该事物的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从而加速了它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