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沽空港元 巴菲特反其道兜底中石油
无一例外,所有的被采访对象都认为是财政赤字问题和SARS对经济的影响引发了本轮对冲基金沽空港元的行动。
4月22日开始,港币一年期的掉期(港币与美元两种货币之间的利差),当天是220点,一路上冲,到25日最高已经达到365点,波动幅度很大。点位越高,意味着未来港币兑美元的汇率将下跌,表示投资者对港币未来看淡。与此同时,恒指期货未平仓和约由4月21日的62513张升至4月25日的80511张,比上月相同日期高出数千张至超过一万张,沽空恒指期货的行动也在持续。股票市场沽压沉重,国泰航空、太古地产、中信泰富等蓝筹股列跌幅榜首。有当地媒体似乎又忆起1997年香港金融市场的浮光掠影,报称“鳄影乍现”。
对冲基金在行动
但香港浸会大学有“联汇之父”之称的经济系教授曾澍基认为,香港目前情况和1997年有些不同,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主要是当时港元随美元上升而另香港的贸易部门百物腾贵,竞争力受损。
但自1997至1998年后,香港的名义利率回降,经济进入4年的通缩。以实质有效汇率指数计算,港元自高峰时已下滑了20%,竞争力仍有问题,但不再是焦点。财赤和SARS导致的经济后果是引发此轮对冲基金冲击港元的导火索。
目前对冲基金的做法主要是在远期市场抛空3个月至1年的港元,令港元的远期风险溢价上升,待未来溢价回落,便可平仓套利。
服务证券行业13年的凯基证券董事邝民彬认为,活跃在香港外汇市场的对冲基金主要为海外宏观对冲基金。
宏观(Macro)对冲基金中,最著名的就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中国交通银行香港分行资金部首席交易员张卫中从盘中分析认为,现时状况与1997年索罗斯量子基金阻击港币有不一样的地方,1997年是整个东南亚都存在货币贬值的情况,现在仅仅是香港本身的问题。而且参与交易的对冲基金与以往不能相比,1997年一只基金一天就有下单50亿美金沽空港币的记录,而现在对冲基金所有的资金量算起来应该不超过十几个亿美金。现在港币的风险溢价只有300-400,比起1997年最高达到过2000点来比,对所谓的大鳄不构成吸引。
有投行界资深人士认为,美资投行的参与主要是服务于其旗下客户——对冲基金,同时该人士从资金量上判断,恒指沽压不是来自同一批对冲基金,一些大型蓝筹股自身沽空行为也很厉害,机构及本地小型对冲基金也有参与。
对冲基金的最大机会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对冲基金声名大振,很多人都以为宏观对冲基金是最凶恶的基金,风险最大,其实并非如此,在所有类型的对冲基金中,宏观对冲基金一般只使用4-7倍的杠杆。
香港本地一家管理资产规模为5亿美金的对冲基金经理Johnny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坦而言,香港财政赤字和SARS对经济的打击提供了一个抛空的借口,资产价格及利润的下降制造了市场的波幅,波幅就意味着机会,只要有超过10%的市场波幅存在,对冲基金就会采取行动。此次对冲基金再次被港币所吸引,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风险预测:从银行借7.8亿港币,换为1亿美金,现在港币利率比美元利率高出0.5%(50点),每月有资金成本4万元。沽空一亿美金一年期港币,如果未来港币波动在10%,就可以赚1000万,就是用每月4万港币的资金成本去博港币波动10%赚取1000万的机会。实际上只要基金经理预计港币的波动幅度超过0.5%就可以收回资金成本。
但Johnny特别强调,吸引对冲基金来投机的根本在于政策里的不一致性,这是对冲基金进入的最大机会。香港政府预计两、三年内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但实际上与目标却背道而驰,香港财赤今年料增加到1000亿左右,而政府外汇贮备只有3000亿,可以支撑几年?
如果言行一致,仅仅是经济差一点,对冲基金也不会来的。
例如美国市场也存在问题: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裂以来,地产泡沫起来,利率太低,企业、消费者负债水平太高,现在还没有完全反映出来,但也是一个隐患。
香港目前市况提供多种投机机会,基金经理们预期SARS使香港财赤字将会延续一段时间。
邝文彬分析,国际对冲基金的行动日益复杂,在同一市场,他们很少重复同一动作。仅仅参与股票市场的对冲基金,邝文彬认为,目标也非常明确,因为无论是沽空恒指数还是股票,都需要先借入资金或股票,成本不菲。
从恒生指数来计算,基金预期波动幅度在1000点上下。非典疫情开始以后,从9500点跌到8300点,沽空压力已经不大。而且等到疫情稳定,这批对冲基金很可能掉头开始做多,从8300点看到9400点。
五一节前夕,港股大幅反弹,至5月5日,恒指已升至8900点。邝认为,对冲基金的运做思路对投资方面有很大启示,对冲基金通常沽空那些他们认为价值已经被高估了的股票,这样对股票的非理性上涨天然具有抑制作用。
为联汇付出的代价
事情的发展正与对冲基金所预料的那样,4月底惠誉、标准普尔及穆迪相继对港的118亿救市方案,做出回应。
穆迪高级分析员指出,本年度财政赤字较政府原先预期为高,所以财政储备下降的速度也相应比以往快,削弱政府财政状况及增加联汇的压力。但对比其他地方,香港目前的财政仍然健全,目前最关心的是中期财政前景可否维持。
日前,香港金管局明确表示将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不变。
曾澍基认为,在香港目前结构性经济问题下的汇率政策选择,维持现状优于贬值和浮动方案。港元已随着美圆显著下降,未来美圆汇价大多看淡,港元可随之再实质贬值,不必改动1美元兑7.8港元联汇制。
某对冲基金经理则认为,如果联系汇率保持不变,问题就很明确了,香港政府必须要做出对财政赤字有绝对性改变的举动,否则对冲基金不会离开。
但曾澍基认为,对冲基金的持续沽空,会使得港元进一步受压,远期汇率及利率溢价会高企,恒指现货和期货亦将下跌。不过,与1997年比较,联系汇率制度经过1998年七项技术措施(主要是兑换保证及贴现窗)和其他改善后,已更为坚固。香港金管局保卫港元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汇率及利率套戢。因此,要攻击港元现汇,扯高短期利率———这方面效果更直接,心理影响亦更大,对投机者来说难度增大了;那么进行汇市与股市的所谓双市投机,就没有1997-1998年当时一般容易。五一节过后,港币风险溢价回落到200多点,也说明对冲基金在港币沽空的力度上减弱亦或撤退。
反过来说,实际上香港经济现在的基本因素,却比1997-1998年差,面对财赤和疫情的后遗症短期内也不会消散,投机者将不乏抛空的理由。
巴菲特弱市择股玄机
即使弱市,沽空套现仍然难敌跟风看涨。
4月25日,香港交易所资料显示,股神巴菲特旗下上市旗舰基金BerkshireHathawayInc于4月9日至24日,分六次增持中石油(0857.HK)股份,持股量增至13.35%。巴菲特入股中石油的消息4月23日爆光后,中石油股价自24日起持续上升,由收市价1.62升至4月30日的1.77元,升幅达到9.26%,创近两年新高。
有证券经纪人测算,巴菲特增持中石油股份成本不超过1.7元港币。巴目前成为中石油第三大投资者。
对于巴菲特大举持有中石油,市场猜测莫衷一是。
巴菲特一向只喜欢投资自己所熟悉的公司,有观点认为,巴在入股前,已与中石油管理层进行过长期、深入的接触,并得到一些外界所不了解的情况和数据。
巴菲特以长线投资著称,他曾说“一个好的投资,最好的出售时机是永远都不出售”,其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成为经典例子。
邝民彬说,巴菲持10年20年的投资,不是每个人都跟得起,用凯恩斯的话,“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但巴菲特的举动至少揭示出香港市场中是有进行价值投资的股票。
他分析,巴入股中石油,不外乎两个因素,当然首先着眼在石油关于这个百年大计的特殊行业上,一是与国外石油股票相比,价格偏低,只有七八倍的市盈率,国外石油股价格基本都在十几倍市盈率;二是派息好,股息回报率可以达到5%-6%。
不过,另据港交所资料显示,另一美资基金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资产管理于4月11日,以平均价每股1.66元减持5000万股中石油,持股量由5.05%降至4.76%。
任何市场,都有人看多,有人看空。
图:
股神巴菲特反其道而行之,数次增持中石油(0857.HK),成为中石油第三大投资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6 4:08:57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