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2014年的投资分为两个阶段——11月前和11月后。
 
11月前,基本上操作的以小盘股和创业版、短线为主,主要介入的股票有沪电股份、华微电子、风华高科,世纪鼎利等;少量介入地产和有色的大盘股,主要做了海岛建设、保利地产和中国铝业的波段操作。轻仓操作,快进快出,应该说整体收益还不错。
 
从11月开始介入券商,刚开始小券商飙涨的时候,我买的是中信证券,似乎没买对,但后来中信的行情证明那时候的大盘思维是对的。另外,在11月11日当天基建股大幅下调的时候,买入中国交建(成本6.5)和中国中铁(成本4.3),我有在论坛发帖提示大家。应该说经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从11月起确定大盘蓝筹的操作思路了,但是似乎那种短线操作的思维似乎并没有彻底改变,中信证券和中国中铁、交建在实现20~40%的收益时,我也在中途下车过,之后也在回调时候重新买入。后来在短线操作券商和航运股的时候,确实也出现一些失误,导致投资效率受损。
 
回过头来看,11月份之后的收益率肯定是高于11月份之前的,但是说实话,11月份之后的失误要比11月之前多。归根结底,还是思维没跟上市场的步伐。
 
在当前的行情下,我也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操作方式——中短线结合,选几只低估值蓝筹相对长期持有,留一部分资金跟着市场的风向短线操作,仓位在80~100%之间浮动。
 
仅供分享,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