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网报道必和必拓贿赂宝钢?铁矿石价格持续暴涨http://news.sohu.com/20080826/n259213562.shtml
      在铁矿石谈判价格确定下来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谈判过程很和谐,谈判结果很正常。背后有猫腻,因为我对国有企业关注比较多,对其性质,经营都有成熟的看法。所以出现这种行为完全在意料之中。为什么买卖双方谈判过程能那么和谐?为什么买方那么随便就接受卖方价格?如果企业是你个人的,企业利润应该是你首要考虑的目标,任何影响经营利润的谈判,你肯定 会重视,更何况是能决定利润大部分的铁矿石谈判?理性的你肯定会在这个环节和对手拼命讨价还价,甚至不惜一切桌下手段(贿赂)?另人难于相信的是竟然出现卖方通过贿赂买方高价卖给买方!(为什么能高价卖给你,还要贿赂巴结你?高价卖给你,说明卖方处于强势地位,但贿赂你,说明卖方又处于弱势地位,这不自相矛盾吗?)这么简单的逻辑背后,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前提假设:代表买方谈判的是真正的买方。错就错在这个假设,实际的事实是:代表买方谈判的不是真正的买方。两方面能说明。第一宝钢不能代表全部买方,谈判前必和必拓与宝钢签署了一份总量为9400万吨的铁矿石长期供货合同,根据合同,必和必拓将在未来10年内每年按双方认可的价格向宝钢提供1000万吨铁矿石。注意其余的钢铁公司不能享受这个待遇。第二,与谈判相关的利益个人不能代表宝钢,成熟的谈判应该要有专业的谈判团队,因为谈判的得失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这次谈判过程极为和谐,我们能想象我们的国企谈判团队象新闻联播一样签文件,握手,照相,庆祝。应该很难有民营企业在谈判桌上那种寸土不让,分毫必争。谈的这个价格与我无关,回到国内该干嘛,一片和谐。。。。。。
    原本是为了为提高买方谈判地位,避免多个买方与单一卖方之间谈判处于弱市地位以及减少谈判成本,而选定宝钢代表中国钢企作为买方谈判代表,但结果是宝钢通过谈判代表这一特有权利受益了,其余的全倒霉。。。。。
    下次,我用一个博弈模型来描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6 16:35: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