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930 0
2015-01-04

3455.原子结构的层次之谜

2015.1.4

核外电子的数量反映核内质子的数量,核外电子的分布反映核内质子的分布,核外电子的层次反映核内质子的层次,是由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决定的。可核内不仅存在质子,还有中子,质子与中子又以什么形态存在呢?氢同位素与氦同位素反映了核内质子与中子的存在形态,即除了原子的氕形态之外,质子与中子是结对存在的,结对的形式有氘形式、氚形式、氦3形式、氦4形式。阿尔法射线的存在说明原子内部存在质子与中子结合的氦形式,而所有原子最内层核外电子的数目均为2,说明原子内部质子、中子结合的“氦”形式可能具有核心的作用,而阿尔法射线的出现说明核心的分离已经导致了原子的裂变!而核外电子的层次结构说明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对也存在层次结构,并且与核外电子的分布一一对应。那么,是什么决定质子、中子对的形成,及质子、中子对的不同组合,与不同层次质子、中子对的不同数量呢?原子内核的组成是氦3,还是氦4组合呢?氦4组合以什么形态出现呢?原子内部质子、中子对的分布是平面分布,还是立体分布?它们构成了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秘密,其中层次之谜最为重要。

质子、中子对的出现说明质子、中子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种差别可能是分别携带正负偏电荷的差别,而分别携带正负偏电荷的差别就是正反物质的差别,只是相对均衡的正负电荷呈现电中性,而质子与核外电子的对偶说明质子相对中子而言多携带了一个电子量的偏电荷。质子的质量小于中子三个电子量,却多携带一个电子量的偏电荷,构成另一个未解之谜!

正负电荷的对偶聚集会形成正负磁极,同极相斥会使质子、中子对保持相对均衡的位置,原子应该是立体结构,这种分布也应该是立体分布。

从化学元素周期表看,核外电子的分布是相当规律的,原子内部结构的这种规律性是如何形成的呢?

不同化学元素原子量与质子量的不同说明越是高端化学元素质子、中子的氚组合越多,这种氚组合是如何形成的呢?正负电荷是如何实现相对均衡的呢?这也是未解之谜。

不同化学元素的形成与重力环境有关,与核聚变的深度有关,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核结构的不稳,放射性元素的形成可能以此有关。

自然界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原子内部结构的分析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却提出问题多,解答问题少。能够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因为提出问题是解答问题的开始,可以引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重视,最终解决的是原子内部不同结构与不同化学元素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化合物不同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子不同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实现转化?

本文并没有解答原子内部结构的层次之谜,只是提出了与重力环境有关,与核聚变的深度有关,因为我只能想到这些,回答这些,本文也就此打住,希望看到更好的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