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 李志林(忠言)博士
  10多年来,中国股市形成了一个习惯:上证综指,成了中国股市的代名词;上证指数的涨与跌,便决定了深圳的4个指数的命运;即便深证的小盘股指数逆势上涨,随后多半也会补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上证综指的技术分析上。
  但是,从今年2月18日上证综指2444点见顶后,这种齐涨共跌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这是否预示着中国股市百花齐放新时代的到来?
  1、 主板与创业板、中小板出现差别化发展。
  从去年12月4日至本周末收盘,上证综指涨18%,上证50涨20.4%,沪深300(3533.705,76.15,2.20%)涨23.9%,深成指涨20.8%。但是,中小板涨46.2%,创业板涨83.4%。
  对于日益加大的指数分化,相当多的坚守上证指数技术分析的人士,由于固守“大盘呈下降通道”,“领先上涨的创业板、中小板必定会补跌”、“要等上证指数进入上升通道后才能入市”的思维方式,故一再错失了创业板和中小板的火爆牛市行情。
  2.大盘蓝筹股会有补涨,但不可能领涨,市场风格不可能转换。
  目前市场呈白热化状态的争论焦点是:创业板、中小板是否已终结?创业板的泡沫是否已破裂?大盘风格是否会转换到大盘蓝筹股中去?
  我的观点是:大盘蓝筹股会有补涨。原因是:目前沪深300静态市盈率12倍,动态市盈率10倍左右,已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的15——18倍,亚太股市的23倍,是全球经济“最高地”下的股市“最洼地”。一旦经济数据向好,降息、优先股推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释放出红利,外围资金大量入市,那么大盘蓝筹股便会出现补涨,缩小与创业板、中小板的涨幅差距。
  但大盘蓝筹股不可能再担当领涨角色,理由主要是:经济增长率主动下降7.5%左右;M2已高达110万亿,地方ZF债务占GDP的50%,决定了央行货币政策不可能放松;ZF“调结构,转方式,不再推出刺激经济政策,不再增加ZF直接投资”的政策取向,决定了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的业绩下降或成长性曲线向下;流通市值达18万亿、股市保证金仅6200亿、市场启动大盘蓝筹股的机构资金不足等。
  这样,大盘蓝筹股不可能再出现2006-2007年、2009和去年12月那种领涨大盘的飙升行情,只能跟随创业板和中小板逐上台阶,震荡整理。近期,每当大盘股涨、中小盘股跌,已出现4次“风格转换”的亢奋舆论,但都昙花一现、希望成灰,成了主力机构在大盘股中出货换股的“垫脚石”。现有市场风格至少在今年内都不可能改变。
  3.主板也已经出现了差别化发展。
  传统的、周期性的产业,如银行、石化、基建、钢铁、水泥、有色、煤炭、房地产、白酒等板块,长时间在低位沉沦、震荡、整理,其投资价值完全取决于分红利的多少,较难有大的股价波动的投机机会。但是,主板中符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政策取向的板块,如环保、传媒、医药、信息、军工、重组等仍然出现了类似于创业板中小板的涨幅。半年来,比较典型的是:龙净环保(35.00,0.80,2.34%)(加入自选股,参加模拟炒股)17.62--58.79元,涨幅233.6%;光明乳业(17.46,0.10,0.58%)(加入自选股,参加模拟炒股)8.10--15.83元,涨幅95.4%;康美药业(15.72,0.26,1.68%)(加入自选股,参加模拟炒股)12.05--19.21元,涨幅59.4%。据我统计主板中还存在着8000万流通盘、22倍市盈率的节能环保次新股,只要做好功课,主板中也照样能挖掘出金矿。
  4.创业板、中小板也同样应差别化发展。
  虽然,目前创业板中小板的涨幅是沪市主板的3--5倍,但那只是创业板和中小板中30%左右的个股飙涨所致,而另70%的个股则涨幅远远滞后,静态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个股还有二三百只;动态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那就更多,仅创业板就有160多个约占50%。所以,市场上所谓创业板、中小板“泡沫已破灭”、“大头部已形成”,“应坚决清仓离场”的舆论,纯属主观臆测。
  从世界眼光看,创业板是全球各国所有指数中唯一一个刚刚恢复起板指数的市场,故发展空间最大。从国内发展的眼光看,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中属于“经济升级版”的个股行情,完全符合ZF的政策导向,至少要持续3--5年,是股市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的载体,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所在。
  因此,市场各方不应简单地用“概念”、“题材”、“高泡沫”、“垃圾股”、“妖股”来斥责“升级版的股票”,而应满腔热情地支持、宽容估值相对合理个股的波段运行。
  5.升级版个股出现波段调整有什么条件?
  环顾中外股市,所有的指数和个股都不可能直线上升,而总是以波段式上涨为特色。“升级版”板块(如:创业板、中小板)和个股也不例外。就以创业板为例,它出现波段性调整,需有若干条件:
  (1)暴跌时,跌破5月22日单日大跳水的低点1036点。
  (2)放出300--400亿的巨量。
  (3)有效跌破五周均线(本周在1019点)。
  (4)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传媒、医药这四大领涨板块中的领头羊,连续放量跌停、破位。
  (5)4月20日以来深市成交量明显大于沪市的局面,出现了逆转。
  (6)沪深股市各个板块一起放量暴跌。
  如果以上六项条件出现了一半以上,就需加以警惕。否则,就不要情绪化地轻易言顶
  6.但愿各个指数都能走慢牛。
  尽管本周五沪深主板跌幅较大,但是,与上周相比,上证指数仍涨了12点,收复了2300点整数关,并连续四周站在五周均线之上;上证50涨了12点、沪深300涨了9点,唯深成指跌了47点;而中小板涨了20点,并屡创新高,创业板盘中创出了1091点新高,并与上周持平。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所有的指数都实现了“红五月”,创业板尤以月涨20.64%拔得头筹,中小板以15.6%为其次。展望6月,我认为最大的利好预期是:推出优先股制度的红利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红利大小。创业板和中小板将会由“快牛”,变成“慢牛”,主板各指数也将缓慢地震荡盘升。当然,更多的机会仍然是在个股轮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