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石油市场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历程,石油价格走出了近似乎正态分布般的线条,奇怪的是,国内一片叫好,似乎石油价格下跌成为中国崛起的“契机”。那么问题来了,石油下跌真的对我们一点损害都没有么?先不要高兴的太早,让我们回顾一下
中石油14年的年报:
1、2013 年 2 月 20 日,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 收购美国康菲石油公司附属公司在西澳大利亚海上布劳斯(Browse)盆地波塞冬(Poseidon)天然气项目 20%的权益和其在陆上凯宁(Canning)盆地页岩气项目 29%的权益。本集团已于 2013 年 6 月 28 日支付交割款项 4.0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4.76 亿元)。
2、2013 年 6 月 7 日,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布劳斯(Browse)项目全部权益。本集团已于 2013 年 6 月 7 日和 7 月 16 日分别支付交割款项 17.083亿美元和 0.037 亿美元(共约合人民币 105.78 亿元)。
3、2013 年 11 月 13 日,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中油勘探控股公司 以及中油勘探国际控股公司(以下合称为“收购方”),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国际(荷兰)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国际(西班牙)公司(以下合称为“转让方”)签订收购协议,由收购方收购转让方拥有的巴西能源秘鲁公司全部股份,对价约 26 亿美元。
4、2013 年 12 月 2 日, 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 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Iraq FZE 收购 ExxonMobil Iraq Limited 在伊拉克西古尔纳-1 期项目 25%工作权益。 本集团已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支付交割款项 5.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58 亿元)
损害一:海外投资预期收益下降
将上述的4条信息的投资额进行个简单的计总:2013年中石油海外投资额约为53亿美元,那么中石化、中海油、中投、国内金融市场、以及民间资本对外石油能源行业的投资究竟是多少呢?目前笔者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定将是国内长期贸易顺差所积攒的外汇储备,是我们的劳动。
再来看看令一条新闻:
2014年5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和购销合同两份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中俄官方并未公布具体的天然气协议的金额和价格,但俄媒报道,30年的供应时间,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4000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总额,这是这份大单的三个关键数字。
损害二:能源协议价格溢价
个人之间,合同亏本了可以违约,甚至毁约,可惜国家不能。这个有点期货的味道,如果远期价格下降,那么,与协议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溢价损失。
还记得这张图么,中缅石油管道计划
损害三:能源设施投资贬值
设施投资预算是要考虑机会成本的,石油价格的暴跌,必然要影响其设施机会成本的陡增。在公司价值评估理论中,无论是采用远期收益贴现评估,还是EVA,机会成本都会影响公司价值。同理,能源设施,尤其是如此之大额投资的设施,其价值也会下降。这时,会有同学问,价值下降就下降吧,反正可以用就行了。我只能说,呵呵。资本是有成本的,不要说价值下降或价格下降,只要收益预期下降都是很可怕的,预期下降直接导致投资减少,投资减少意味成本增加,轻则项目易主,重则流产。对了,国内还有中哈、中俄(天然气)两条管道设施,中哈在规划,中俄好像已经建成了。
其实看官们也不必过度担心,上述的所有投资也好、项目也好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都是具有时间效应的,短期的油价下跌对其只是有影响,但是只要日后回升,这种影响是可以抵消掉的。本文的目的只是想提醒各位经济学同学,经济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绝对的利弊,有利既有弊,判断事务,要理性、科学。好了,先简单分析到这里,如有不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