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2291 0
2015-01-09
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组织-学习笔记.zip
大小:(80.46 KB)

只需: 2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组织-学习笔记.docx

第一章 导论

一、概述

A、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1、维护国际安全。

2、促进世界发展。

3、不断改善人权。

4、促进全球沟通。

5、实现中国和平发展。

B、研究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性:

1、促进了国际合作的发展。

2、充当着国际交往论坛的角色。

3、维护国际和平。

4、是许多国际事务领域的管理者。

5、具有某些超国家的职能,即有权做出对组织成员有约束力的决定。

C、当前国际关系呈现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安全挑战依然深刻复杂。

   a、局部冲突与战争时有发生

b、霸权主义日益嚣张并有新的发展

3、多级化继续深入发展—但单级与多级的斗争日趋激烈并有新的表现。

   a、单极与多极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

b、各极软实力的变化

c、单极与多极的关系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4、“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大面积兴起,推动着时代变迁。

a、“金砖四国”的综合实力迅速提高,比较稳步,具有可持续性。

b、“主权财富基金”正在迅速兴起。

c、“主权民主”和“主权发展模式”日益成为新的共识。

d、联合自强趋势日益明显。

5、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大动荡,其背景和冲击波发人深思,挑战与机遇并存。(国际市场危机)

6、“中国因素”凸显,进一步牵动着国际关系走向。

二、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

Note:

1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形成

(15世纪末16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国际贸易关系的产生

国际经济关系产生的条件:一是国家的出现;二是国际贸易的产生。

2)国际金融关系的发展

世界货币的出现;16世纪欧洲商业银行的出现。

3)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形成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主义;

第二次产业革命,新兴产业,铁路,电路;

宗主国和殖民地贸易的全球化。

2、多种国际经济关系并存(20世纪90年代后)

1)国际经济关系主体多元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国家。

2)国际经济关系表现形式复杂化

除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还有技术和服务贸易等输出,此外补偿贸易、加工贸易以及并购投资、BOT等方式层出不穷。

3)国际经济关系更加规范化(WTO、WB、IMF等。)

1、国际关系

A、当代国际关系理论:

1)理论主义

a、新现实主义:相对于传统的古典现实主义而言。

b、新自由主义:又称经济跨国主义或相互依存模型,强调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

2)反思主义:非主流学派,强调国际关系中观念与话语权的作用,强调结构与行为体的相互建构,并且强调权力的非物质性真理的相对性等,坚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3)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两条基本原则:

a、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

b、有目的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

B、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1)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要素:

   a、冲突的、动态的世界观。

   b、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

       d、社会主义的向往。

2)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政治文化成果,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源泉。

b、应当立足于中国,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c、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全球共治,建立和谐世界,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国际社会构想。

C、国际关系的定义:

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1)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组织之间的关系。

2)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ZF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国际关系的基础。

3)国际关系是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即官方关系)>对外政策。

4)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金融、贸易等关系。

2、国际组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政治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一般指ZF间国际组织,是国际主体之一。

A、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私法主体有其自身的特点:

1)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基本法律文件的严格限制,常常是不完整的;

2)国际组织在其财产限度内直接承担责任。

B、国际组织的类型:

1)ZF间国际组织与非ZF间国际组织(NGOs)

2)全球性国际组织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C、国际组织的作用:

1)为成员国展开各种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提供场所;

2)管理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社会公共问题;

3)在成员国之间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收益;

4)组织国际社会各领域的活动;

5)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

6)继续维持国际和平。

3、国际经济组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ZF或民间团体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缔约或加入国际条约或协定而成立的组织(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

A、国际经济组织的特征:

1)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或民间团体之间的经济联合组织,不凌驾于国家之上;

2)有明确的成立宗旨或目标;

3)通过缔约或加入国际条约或协议而成立;

4)有各自的规范性文件,以规范成员方之间的经济活动或提供指导;

5)有各自的组织机构。

B、国际经济组织的分类:

1)参加者类型不同:ZF间的、非ZF间的

2)主要的活动范围不同:广泛性的、专业性的

3)作用的地域范围不同:全球性的、地域性的

C、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1)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2)促进国际经济法、贸易法和发展法的逐步发展与规范,为国际经济贸易或建立制度与机构环境。

3)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提供融资便利。

4)解决国际经贸争端,保障各国的利益。

D、国际经济组织的意义

1)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就经济问题进行协商和合作的场所。

2)是制定调整国际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构。

3)提供了解决国际经济争端的途径。

4)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支持机制。

三、国际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相关性

1、国际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决定国际政治关系,国际政治关系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反作用。

2、国际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相互融合

A、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必然性:

1)经济生活国际化

2)ZF干预经济运行和管理贸易政策的兴起

3)在国家权力政治逐渐让位于国际经济政治的过程中,国家政治利益和国家经济利益日益紧密联系起来

4)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5)日益突出的全球化问题

B、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具体表现:

1)国际政治关系影响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

2)管理贸易政策(实质是一种贸易干预主义,指的是一个国家运用经济贸易手段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进行强制或专断的干预,目的在于对另一国家加强某种行为或结果,实际上剥夺了被干预国家对有关事项的控制权。)

3)经济外交

4)国际经济协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