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69 1
2015-01-11

中国梦编者按:2009年,南方周末创刊25周年,在上海东视剧场,做了第一场“中国梦”。

“中国梦”致敬的,是能够兑现梦想的时代,能够梦想的中国,敢于梦想的你。

2014年南方周末创刊30周年,这一年“中国梦”的主题是“30年,理智之年”。

“1984”是个特殊的年份,许多重要的故事在此时发生:苹果公司生产了第一台Mac电脑;星巴克开始售卖第一份咖啡饮品;中国兴办的第一批研究生院;王石成立了万科公司;郑渊洁一人撰稿、影响一代人的《童话大王》创刊;莫干山会议召开,成了“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

1984年,南方周末从一张副刊化的增刊起步,逐渐进化成一张纯正的新闻纸。30年中,南方周末不断努力完成一张新闻纸应该扮演的常规功能,关切民生,追逐真相,记录时代进程,讲述中国故事。

30年,是有关成长的故事,2014年12月26日,几位和1984年相关的“30岁老男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王石演讲:我毫不犹豫把不行贿作为我的标签

“我要选主席”

南方周末:你2014年9月份竞选成为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往常中国都是推举体制内人士去的,这算是你又一次跨界么?

王石:我这还是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此前我是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赛艇也玩了9年。严格来讲是中国赛艇协会推荐,国家体育总局认可。在国际上这一类职务基本是民间人士参与,只不过原来在中国体制当中没有开放。所以他们给我打电话发出邀请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改革”。

从赛艇的专业水平来讲,中国在亚洲绝对是垄断地位,都是职业选手,14个项目拿13块金牌是稳稳当当的。中国的推荐应该是悬念不大,只不过最后这么大比分赢,是没想到的。

南方周末:原本以为是险胜。

王石:对,人家也有粉丝团的。竞争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对我也是一种新的经历。就像过去看台湾选举,现在自己经历,去拉选票。

南方周末:怎么拉呢?

王石:就是去谈,发小册子,表示我要当主席,解释为什么你可以,你的优势是什么。我觉得第一我是企业家,这个很创新;第二我本身也很喜欢赛艇运动,2005年第一次在南昌的青山湖试水,后来带动了万科员工,在剑桥也推动中国企业家来参与。

南方周末:你这一次参与公共事务,感觉跟以前还是有点不一样。

王石:那是,舞台是国际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以前做环保,其实也算在国际舞台上。但不一样,比如我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美国董事会,只是一个董事会成员,你到那儿是学习,不是唱主流,更不是一个管理者。

这次就不一样了,你完全在竞争第一把手,在考虑怎么发展。一个会员两万美金会费,34个会员才多少钱。每次组织赛事,都是临时搞一些广告赞助,活动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政府来资助一下,完全达不到国际足联的商业化。

南方周末:你现在大概有多少时间是放在亚赛联上面?公司、游学,还有公共事务,现在大概是一个怎么样的安排?

王石:过去三个月,差不多有1/4的时间,光国家就去了七八个。你要拜访啊,要参加不同的赛事。人家不认识你,要一个个沟通。不过现在差不多部署好了,接下来让团队去做就行了。只是我这个学期的游学就算瞎了。

在哈佛的时候,除了WWF的董事会和亚布力的轮值主席,其他的公共事务基本都没参加。2014年节奏上有些调整,至少深圳的事情,我一个个都接受了,年初是深圳商业联合总会会长,两个月前又接任深圳国际[0.00%]促进交流基金主席,可能下面我还会接受。“既得利益者要转型”

南方周末:你的意思是,将来更多把公共事务放在深圳?

王石:就放在深圳。要说中国梦,我的一个梦就是深圳梦。谈到改革开放,深圳是第一个既得利益者。现在中国要转型,城市要转型,企业要转型,深圳理所当然要走在前面。我们是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是既得利益者,在深圳已经创业30年了,也应该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比如,APEC上中国把碳减排峰值定位在2030年,深圳就在探讨是不是能提前到2018年,我是明确建议提前的。

南方周末:你是希望在中国的改革事务中起到自己的一份作用?

王石:当然了。不过政治改革那是政治家的事,那是人大政协的事,那是智库的事,是知识分子的事。我们是企业家,更多还是从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

南方周末:房地产业也在面临转型。你一直说万科提前做了准备?

王石:我在哈佛时,很多教授对我都很好奇。不是好奇企业家去做访问学者,而是奇怪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在业务蒸蒸日上的情况下可以天天在校园待着,是怎么管理企业的?一开始他们都以为我退休了。

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说第一中国的市场很大,第二比较粗放,什么意思?就是比较好做。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在市场很大很好做的时候为转型做准备。改革有两种,一种叫倒逼,没办法必须改。第二种就是在很好的时候开始改,这时候最好改又最不好改。最好改是因为改革增加成本,在利益比较好的时候增加成本,可以承担的。但是呢,也没有改革的压力。

就像住宅产业化,一开始就只有万科做,内部的动力也不足,但坚持现在,60%的新建住宅用住宅产业化的方式建成的时候,就赶上聚变的时刻了。现在是环境压力逼着行业不得不改,各种政策补贴也都出来了。这时候你要做必须来找万科,因为只有万科会做,竞争优势就出来了。

房地产好的时候大家都好,市场不好的时候万科就凸显出来了。2014年我们的现金收入已经超过2000亿了。万科2015年还会有一系列的动作。

南方周末:过去30年,房地产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现在不太一样,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没有提到房地产,冯仑也感慨房地产行业在地方政府正在从正房变成小三,您有这样的失落感吗?

王石:房地产业现在还是很粗放的,只要真正去改正,这个市场还早着呢,因为中国再怎么调整,城市化的进程还在进行当中。但是如果国家宏观再刺激,让房地产再起来,我个人觉得那是非常非常担忧的。

“这是我一生唯一一次机会了”

南方周末:2014年你又去见褚时健了,十年前第一次去见他时的动机是什么?

王石:很简单,就是惺惺相惜。都是企业家,又做得很好,我很佩服他。一般来讲,只要是我知道的、认识的,多少和我有点关系的,出事了我都想去看。比如兰世立,汶川地震时我们捐助的物资就是通过他们的航空运输队免费运过去的。

南方周末:你说他对晚年的安排和你的境界不一样?

王石:75岁的年龄了,还能重新去做梦。大落之后,还能再起来。可能自己处于他那个年纪的话,不会想到那样做。

南方周末:你是觉得过了60岁之后,在人生追求上有不同吗?

王石:我没有感到60岁是一个坎儿。我不是国家干部,60岁就要退休了。再一个我本身对过生日也不大敏感。

南方周末:那您过生日吗?

王石:我自己从来不安排过生日,别人偶尔弄个生日蛋糕出来,你当然笑笑。至于50岁还是60岁,我没有这个敏感性。

不过,55岁之后,确实感到思维和记事都没以前那么容易了。这是理所当然的,都到这个年纪了,但基本不影响工作,因为很多工作是靠团队。到哈佛去学习时,完全就是一个人,这种到了那个年纪的感受更强烈了,比如单词就记不住。非常非常痛苦,甚至是准备放弃的。没想到硬逼下来之后,突然觉得脑筋又开动起来了,很明显感到又回到15年前了,特别兴奋。

这就是人的潜力,倒不是说记忆力回来了,单词又能记住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但是你的状态又积极了,你的思维方式又变活跃了。

南方周末:这是到了哈佛多久之后?

王石:就是第一学期。这个过程非常痛苦的,挺熬的。没想到,一年完了,说还得一年,再来一年还不够,我知道,如果不走的话至少得4年。为什么坚持下来?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了。

南方周末:什么机会?

王石:就是这次我再放弃,不可能再有学习的机会了。如果现在这个年龄你都坚持不下来,63、64岁就更不可能坚持下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 15:23:17
褚时健是大佬偶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