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大家都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wubinzh帖子的观点也代表了现在国内主流的经济思想,思路,条理都很清晰。 我也说说自己的薄见,欢迎讨论。
食用油涨价、肉食品涨价、汽油柴油涨价、天然气涨价,新商品房继续涨价……这些涨价,已经体现在国家统计局11月13日发布的数字中: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6%,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由此,价格上涨指数创造了近10年来的新高,中国老百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
今年以来,以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为主的结构性通胀特征明显,其具体原因表现为:
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同意, 我认为这是这次通货膨胀的主因。 而国际市场价格升高主要因为: 1,美国国会立法将大量几本粮食作物用来开发生物能源。2,国际对冲基金在期货市场的炒作。 3,各大粮食出口国担心粮食短缺会影响本国稳定而限制粮食出口。
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同意成本推动,但似乎应该属于第一点的内容。 我支持mark-up + unit cost的定价理论,成本上升应该是通货膨胀的主因。如果按照主流经济学说法,价格是按照供需关系决定,为什么跟前几年相比,去年的价格会上升那么多? 供给大量减少, 还是需求大量增加? 似乎都不是。
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有一定影响,但应该只是局部范围内的短期影响,不是大规模长时间通货膨胀的原因。
这三方面原因导致了今年粮食价格的告诉上涨,致使物价呈现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因此有很多人认为这轮通胀是食品推动,不具有长期性,流动性过剩并不是推动这轮通胀的主因!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证明,推动根本原因在于流通性过剩. 食品价格上涨只是一个扳机和导火线.
1.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胀本质还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在当前结售汇制度下,央行被迫放出大量的基础货币进行对冲,货币供应量加大;此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需要通过投放人民币以买入外汇,而基础货币投放又以乘数效应扩大广义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截至到今年8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惊人的1.4万亿,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的人民币超过10万亿.{外汇储备的增大通过两个方式.1正常的贸易顺差,2国外热钱非法流入!货币的供应量被迫大幅度增加,首先推高了资产价格的压力,然后慢慢传导到消费类的价格,导致CPI不断走高,食品价格上涨只是一个扳机和导火线.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设货币供应量、GDP不变,食品价格的上升就会引起其他的商品价格下降。因为通胀率是平均的,已经被货币供应量和GDP决定了
观点很主流,几本沿用Mundell-Fleming Model,但我并不赞成。 通货膨胀并不是货币发行过多而造成的。 央行对冲外汇储备不应该靠货币发行,而是靠减少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本项目),或者增加央行票据发行量(负债项目)来保持货币发行量的稳定。 如果你说外汇储备1.4万亿会造成10万亿人民币的投放,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其中大部分都被以上两种方法冲销掉了。还有,货币乘数现在在西方国家已经很少用到了, 因为它取决与两点: 1, 央行以货币发行量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2,银行储备金也是货币政策工具。 这两点在西方国家几本不使用了。 以北美为例,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由20年前的控制货币发行量,改变为控制利率。在我看来,货币发行量应该是内生的(endogenous),受市场需求的影响(demand-led),而不是外生的(exogenous),由央行为主导。
假设,如果以外汇储备增加而引起的货币发行量的上升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因, 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一直在高速增长,为什么严重的通货膨胀只有在去年才开始爆发。有货币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不可能有如此长的滞后性。
2.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投资需求旺盛,商业银行房贷欲望强烈,造成了货币、信贷、投资的增长率居高不下,根据央行数据,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9.3万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01年广义货币(M2)余额仅为15.8万亿,这比2001年增长了2.5倍,金融货币的过度造成了现在的通胀也就不足为奇.
金融,房产市场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投机。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两个方面: 1,大量的商品出口。 2,热钱的涌入。 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央行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冲销操作, 因为这是正常的,而且是良好的经济现象, 厂商拿到了外汇,去银行换来了人民币,用来做工厂的再投资, 规模扩大化,可以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同时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很低。 而中国货币发行量一直在增长,也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上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在这一点上过度的冲销操作会扭曲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至于第二点, 是央行坚决需要进行冲销的。 已经有很多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套利的热钱是短期内金融和房产市场过热的罪魁祸首,而且,它们也会带来放大效应, 股票和房价的走高,会吸引原来用于工厂规模扩大投资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损害了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又吹大了资本市场泡沫。
3.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近两年来大幅上涨,也成为推动这轮通胀的帮凶!我国的流动性泛滥不但推高了资产价格,创造了巨量的金融财富,而且也进一步创造了流动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资产就是流动性,因为现在金融市场很发达,金融资产随时可以卖出变成现金。就股市而言,股市市值从1万亿元变成数万亿元,而同时GDP不变,这就意味着创造了流动性。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的上涨也推高了其他商品的上涨预期.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推高了通货膨胀.
GDP不变是因为股市市值不计入GDP, 发达国家也是这样。 为什么?因为那是虚拟资产, 1万亿变成数万亿, 说是这样说,但如果你钱没拿到手里,那还不算是真正的钱, 当然不能计入GDP, 更不会创造货币流动性。最近的事实证明, 股市上大部分资金被国外热钱,或者国内的大庄家卷走, 这些钱要么被放在国外,要么被存入国内的银行。 大部分的股民被套牢在股市里面。 何来增加流动性之有?
资产价格上涨推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的前提是, 资产价格上涨后,要变现,才有可能推动其他商品价格。 但目前的资产价格,仅是数字游戏而已。
42.2001年美国发生两件大事:第一是纳斯达克股指大跌,另一个是“9·11”。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采取了20多次降息的措施,从7%一直降到1%,导致市场出现大量的流动性。与此同时,日本也长时间保持了零利率,欧洲2005年之前都维持2%的低利率。三大经济体全面输出流动性的后果在2004年开始显现出来,国际范围内的原油、黄金等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反映国际市场核心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的CRB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133%,5年来黄金从260美元/盎司上升至760美元/盎司,不到两年时间,全球玉米(1795,30,1.70%)价格同比已上升86%,棕榈油价格上升46%。由于油价飙涨,大量的玉米被用于制造乙醇,进而推动了国际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农场品价格的上涨,也推高生猪饲料的价格,提高了养猪成本,最终也点燃了中国结构性通胀的导火线! !所以我们认为经济内外失衡下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胀根源!
这段似乎在说通货膨胀的罪魁,是利率的降低。 我认为利率的降低,对经济是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还是之前的观点, 罪魁是那些总部设在法罗群岛,百慕大群岛上的金融对冲基金公司。利率降低,银行存款是赚不到钱的。 工业市场几本饱和, 想获利只好投机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日本保持零利率是因为十几年前“广场协议”的签署, 即使零利率了十几年,经济也起色不大。跟NASDAQ大跌和911关系不大。
还有,很多人说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因为之前利率过低造成的。 我认为,那只是个次要因素,利率很低可以激发贷款,投资需求。 但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系统对贷款申请的审核问题。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制度的缺陷,并不是货币或者财政政策的问题。 过于急功近利了。
这一轮通货膨胀源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造成的流动性泛滥,食品价格上涨只是一个扳机和导火线.解决通胀问题要从根源入手,除了要加大粮食供给,进行价格监管等措施之外,还要从根本来解决流动性泛滥,才能最终抑制这轮通胀,防止这轮通胀由结构性通胀向全面性通胀演变.
顺便补充一下,事实上央行人为操控汇率,释放出大量的货币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这事实上就为我国的通胀埋下了伏笔,如果央行能鼓励企业像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些公司加大对外国资源或者其他企业的的投资,可以对解决通胀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样企业出口的美元到了银行,银行把钱给想要到外国投资的大企业,不用到央行换取人名币,这样央行就不用过度印发货币,不单可以减少流动性,还减少了人名币升值的压力,本来是企业都把美元换成人名币,现在因为想要美元的人多了,人名币升值的压力就小了,而且可以解决通胀。
海外投资中国一直在做。大部分失败,据我所知, 近年来中国在美国和加拿大计划投资的能源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了。 尤其是战略资源。几本全部失败。投资进入公司,比如black stone, 亏得一塌糊涂。 按照之前的分析, 中国只要把冲销工具利用好, 加大金融系统对套利资本的监控和限制。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其实,我一直不愿意用流动性这个词,因为,如果货币的发行是需求主导的,如果外汇冲销能够充分的利用, “流动性”只是一个经济学名词而已)
相反加息不是一个好办法,加息只会使更多的热钱流进我国,那样不单企业借不到钱,失业增加,而且更多的热钱流进更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到时候也回受到影响,进一步造成企业破产,失业增加,那样还不如让人民币在一年之内大幅度升值。当然大幅度升值的结果就是1.5万亿美金大幅度贬值,我们帮美国人减债,还有就是出口下降,出口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增加,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在Mundell-Fleming Model里面, 这个理论是有假设前提的, 那就是perfect capital market,国外资金的进出完全不受限制, 显然,中国不符合这个假设。 而且, 即使是资本可以流动,热钱的进入也不是因为要去赚取利息,而是去资本市场投机。 因为, 对冲基金的操作,是在短时间内向银行借来大规模的资金, 代价是支付高额利息,如果它们的目的是存入其他银行赚取利息,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 还有,企业的破产和失业的增加是整个宏观经济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释的。
虽然感觉还有好多没说, 但累了,不想再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9 7:25: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