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作为舶来品,是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兴起为背景,被日美学者研究后,提出的一个管理理论工具,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管理意义。一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兼容么?答案是否定的;二是对西方管理理论的挑战,回归人本管理,彰显社会责任,对资本利益导向管理的逆流,这种逆流是有限的。
中国引进和传播企业文化,相对西方经济学和管理理论,要包容的多,其意识形态层面较少涉及,而且日本管理中更多文化元素与中国古代文化是相通的。但在实践中,中国企业文化管理遇到一些共性难题:
一、目的和目标的错位。企业文化管理目的和目标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达成企业绩效的工具与思想;但在中国降格为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装潢门面的一个符号,其表现:热衷于企业文化手册或企业文化大纲的撰写;
二、主体错位。开展企业文化管理,现有发动者和执行者,往往局限于中高层或高层,往往局限于外部咨询团队和公司中高层,广大的员工被游离在企业文化管理之外,造成主体错位。
三、内容错位。开展企业文化管理,其内容局限于企业文化的几个层次和结构,通过理念层、行为层、物质层等的模块架构为主,将企业重要业务内容,置于企业文化管理之外,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
四、支离破碎,无系统性。企业文化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经营决策和业务流程缺乏紧密的联系,松松垮垮,支离破碎。
破解中国企业文化管理难题,是一个重要的的挑战,其中三个必要条件十分重要:
1、企业家和经营团队关于企业文化管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在公司的定位;
2、企业文化部门设置和权限,反映企业领导层的格局和胸怀,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的平台大小;
3、企业文化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的的水平和效果。
企业文化管理部门=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形象策划+业务专家的综合体。
希望中国企业文化管理,以公司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难题为契机,成为推动公司走出文化建设迷局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