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059 49
2015-01-13
《财富论——政治经济学》草稿现已全部完成,今天上传,供大家阅读,请大家不惜批评。
附件列表

政治经济学.rar

大小:472.67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5 09:55:32
《财富论——政治经济学》一书草稿已经全部完成,希望大家能下载阅读,并能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当然,也可电邮联系,我的邮箱:lykd05130@163.com,电话:15727998906
    这样,我完成了《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财富论——政治经济学》的写作。《财富论——经济学原理》与《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差不多,只是考察角度不同,《财富论——经济学原理》考察的是价值形成规律,而《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而市场上社会产品的分配规律,既是价值形成规律,又是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因此,《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写作完成,相当于《财富论——经济学原理》写作完成,只是《财富论——经济学原理》多了劳动价值论批判与边际效用价值论批判二个章节,但少了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的内容。这样,我基本上已经完成《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财富论——政治经济学》与《财富论——经济学原理》三本书的写作。
    既然这样,我将进入最后一本书《财富论——宏观经济学》的写作。《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前半部分,作为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内容,也就成为《财富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接下来就是建立在分配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4 11:05:37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能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 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规律。


第八节     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什么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肯定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适应生产力发展,那么,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什么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是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这是由生产资料增长规律决定了的,而当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时,生产资料使用者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否则就不能使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使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现实,也就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可能。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由于国家是无行为能力的,也就没有消费消费资料的能力,从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不仅使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现实,而且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现实。然而,资本家是具有消费消费资料的能力的,如果资本家把全部资本利润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资料就不能增长,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能存在。然而,资本家有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也就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现实,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资本利润增加的根本途径,是资本积累,也就是生产资料增长。因此,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不会把资本利润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大部分用于资本投资,这也就使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现实,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另外,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下,由于国家是无行为能力的,为了提高国有生产资料的市场效率,需要采用经理人制度,利用经理人的自私本性来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效率。而资本家的自私本性,决定了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在市场上具有高效率,这也使生产资料私有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随着私人资本的增加,资本家本身就难以提高私人资本的市场效率,也逐渐采用经理人制度,利用经理人的自私本性来提高私人资本的市场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8 18:49:37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因此,判断一种社会主义制度是否空想或科学,就是是否承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在劳动价值论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及列宁主义,都没有也不能承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他们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存在缺陷,甚至是致命缺陷。在较低生产力水平下,不承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社会主义,就是空想社会主义。
只有在分配价值论下,才能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产生社会主义二阶段理论,即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高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3 18:13:58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与古典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的。古典空想社会主义由于没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也就没有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也就没有产生社会主义形态,仅仅存在于理论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也就是传统的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空想,则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的结果。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进入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灭亡,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决定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灭亡,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进入社会主义,此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很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即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要求私人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资本主义也就进入社会主义。
不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即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如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肯定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当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力量较强大时,就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国家也就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这里,问题就产生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否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怎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就成为一个关键。
空想社会主义就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的结果。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并且,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当然能最大程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也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不重视资本增值。这样,一方面,错误的劳动价值论,不能科学解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也就使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完整但没有科学性。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反对资本利润存在的空想社会主义,阻碍生产力发展,必将很快灭亡,空想社会主义也就还是空想的。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灭亡,以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劳动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而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即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灭亡,以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为什么这样?这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的结果,这反过来也证明了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只有从分配价值论出发,我们才能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劳动者工资,是劳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资本利润也是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此时,我们考察的问题就是: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吗?在生产力水平很高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当然,生产力发展要求私人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资本主义也就进入社会主义。
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即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正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没有资本剥削劳动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即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错误的劳动价值论推断的必然结果,从而,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这一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以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以前的社会主义,资本都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总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即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以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如果资本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但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即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但并没有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正是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可能选择的前提,进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选择的前提。当一个国家人民选择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即国家可以凭借国有资产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但私人不再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时,这个国家也就进入初级社会主义。
当然这里,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国有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能否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第四节   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三是产品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生产关系其它二个方面的内容,而产品分配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灵魂。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处于主人地位,劳动者之间则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二是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三是产品实行按劳分配。
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或劳动价值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自然没有资本剥削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样,空想社会主义就应该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正是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而空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决定了生产关系其它二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下,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肯定能负担国有资产保值,理论上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就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之间则处于相互协作的关系。但实际上,由于生产资料增长的必要性,决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这样,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形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就不可避免,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为企业的主人,就仅仅是一句空话。
既然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产品分配形式就实行按劳分配,并且,空想社会主义者通过实践,也明确生产资料增长的必要性,从而,空想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的,也只是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那么,如何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列宁主义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出发,认为既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然就有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也就意识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使社会主义得到实现。并且,列宁主义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出发,由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不同,指出当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力量较强大时,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然后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上层建筑。在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保护下,逐步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实现空想社会主义。



              
第五节      计划经济

空想社会主义是从较低生产力水平的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较低,决定了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生产资料增长仍是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决定了生产资料增长成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生产资料增长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同时,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或私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正是由于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而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资本利润是赤裸裸的剥削,当然从一开始就应该消灭,自然没有资本剥削的生产关系,能最大程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不重视资本增值。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从生产力发展实际角度考察,也知道生产资料增长的重要性,即生产力要发展,生产资料必须增长。这样,在市场经济中,反对资本增值,就不存在生产资料增长,因此,提出了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增长,通过生产资料计划划拨来得到实现。
计划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是指一种建立在商品经济或市场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体系,社会化生产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体系。这里,计划经济并不能消灭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市场就是商品市场,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存在,社会化生产决定了每个生产者都不是为自己生产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产品,市场就产生了。市场就是商品的存放场所,有露天市场与商店之分,商品经济就是通过市场运行的经济形式。由于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进行比较的,价值就产生了,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这里,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是商品生产者获得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二是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是消费者获得这一商品所需要花费的分配权力。
由于商品价格的确定与运动规律不同,即市场运动规律不同,商品经济分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运行的社会经济体系。这样,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此时,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既表现为商品生产者获得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又表现为消费者获得这一商品所需要花费的分配权力。市场经济的市场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当商品需求高于供给时,商品价格就上升,直到供求平衡;当商品需求低于供给时,商品价格就降低,直到供求平衡。
计划经济则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由国家按照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统一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市场运动体制。从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份的资源是由ZF所拥有的,并且由ZF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并且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生产多少,完全由ZF来确定。
计划经济中,虽然商品交换过程不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劳动者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权力,直接由货币来表现,但社会产品分配,还是必须经过商品市场的,即劳动者获取产品,必须经过商品市场。此时,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就不再表现为商品生产者获得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仅仅表现为消费者获得这一商品所需要花费的分配权力。这样,计划经济的市场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由ZF决定,当ZF决定商品价格后,如商品需求高于供给时,ZF不是提高商品价格来平衡供求,而是用各种购买凭证,如粮票、自行车票等来控制需求,当然,这些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也不高;当商品需求低于供给时,ZF也不是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平衡供求,并且保持商品生产的劳动人数,引起企业生产混乱,产生大量拿工资不劳动的闲置劳动力,如企业亏损,则进行财政补贴。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企业利润率总体上是较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传统上,我们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是为了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从而避免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但实际上,空想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则是由生产资料增长所决定了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开始就反对资本利润的存在,反对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不重视资本增值,这样,生产资料增长,只有通过生产资料计划划拨来得到实现,从而空想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不能实行市场经济。同时,现实中,计划经济并不能避免社会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了的。
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部分生产资料增加,是凭借税收,但大部分生产资料增长,是通过实行计划经济,生产资料进行划拨,来实现生产资料增长的。而社会化大生产,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纯粹的人为的经济计划,是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的,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
既然计划经济也存在商品市场,就存在市场需求,即社会需求通过市场需求来表现。生产资料增长,最终就由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来决定。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是复杂多变的,难以人为确定。同时,生产资料增长由人为计划确定,由于执行人不同,生产资料增长就不同,产生生产资料增长混乱,不仅存在量上的混乱,还存在结构上的混乱。因此,纯粹的人为的经济计划,是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的,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计划,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往往阻碍生产力发展,必将很快被人们所淘汰。东欧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
只有到达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高,大部分社会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社会需求及其发展,已经不再复杂,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不太复杂的社会需求及其发展,可能已经能够计划确定,也就可能可以实行计划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 21:17:27

                 第四节   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不同,按劳分配形式就不同,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不同。
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此时,社会主义企业运行,只要负担资产保值,当然,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是能负担社会主义企业的资产保值的,也就可以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按劳分配就可以接受商品市场的检验,即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就由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决定。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这是由商品需求及其发展的复杂性所决定了的,当然,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由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决定,就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然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客观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就表现在不符合生产资料增长规律。不过,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还表现在按劳分配上。
这里,我们首先来考察按劳分配问题。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就是按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的产品分配形式,从而,按劳分配最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除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产品实行平均分配外,几乎每个社会都是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始社会主义,家庭经济是一种按劳分配形式;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消费品的分配,也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封建社会,土地产权归劳动者,就是一种按劳分配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工资就是按劳分配的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按劳分配,既可以由产品经济来表现,也可以由市场经济来表现。历史上的按劳分配,几乎都是由产品经济来表现的,只有到达高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才可能由市场经济来表现。
当然,按劳分配的产品数量,不同社会是有所区别的,其中,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全部实行按劳分配,个人是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与以前任何一个社会的根本区别。
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由于劳动价值论的影响,生产资料就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即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然而,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又发现生产资料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按劳分配仅仅涉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但是,既然坚信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的观点,就不会重视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增长,也就影响生产资料增长,也就实行计划经济,对生产资料进行划拨,以实现生产资料增长。而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计划经济,也就包括按劳分配的计划形式,并且按劳分配也仅仅是按劳动时间进行产品分配,实行大锅饭,而不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就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生产力发展。
总之,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就是按劳动者付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的产品分配形式,从而,按劳分配最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全部实行按劳分配,个人是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与以前任何一个社会的根本区别。然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计划经济,也就包括按劳分配的计划形式,从而,按劳分配也仅仅是按劳动时间进行产品分配,实行大锅饭,而不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就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生产力发展。






                 第五节  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特征。然而,这里,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与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是二个不同的范畴。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与整个社会的性质、法律、政策相对应,而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只与企业运行相对应。正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不同,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的表现形式就不同,即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就不同,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不同。此时,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不同,并不影响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
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此时,社会主义企业运行,只要负担资产保值,当然,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是能负担社会主义企业的资产保值的,也就可以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按劳分配就可以接受商品市场的检验,即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就由商品市场——商品价格决定。
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也就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企业的主人,并且,劳动者为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也正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然而,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又发现生产资料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按劳分配仅仅涉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样,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就可能影响生产力发展了,并且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还成为现实。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劳动者是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利益的。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不仅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且劳动者或劳动者联合体也就成为企业产权拥有者,成为企业的主人。此时,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劳动者就会千方百计追求自己的收入,挖社会主义墙脚,这就影响社会主义企业利润增长,影响生产力发展,即使现在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存在这种情况。
总之,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决定了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相适应。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增长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按劳分配仅仅涉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此时,由于劳动者不能负担生产资料保值增值,企业的产权只能归国家,劳动者就只能是国有企业的雇工,不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否则,当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者就会千方百计追求自己的收入,挖社会主义墙脚,这就影响社会主义企业利润增长,影响生产力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