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作者彼得·德鲁克,主题是如何让管理者做到卓有成效,该书讨论的内容以如下两项内容为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二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前者说的是必要性,后者说的是可能性。
德鲁克是管理学科的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了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一生共著述了几十部著作,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的必读经典。
这部书告诉我们什么呢?
问: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吗?
答: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问: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问: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答: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者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那么,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1、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即时间管理。分为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2、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即注重贡献。其中有效的人际关系对贡献影响巨大,而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项基本要求: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3、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即扬长补短。包括三方面内容:利用同事及发挥下属的所长,发挥上司所长,发挥自身所长。
4、要事优先。他说: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 things 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 one things at a time)。包括两个方面:摆脱过去(过去的已没有价值,注意推陈出新),考虑先后次序(要有勇气,看重将来,重视机会,选择方向,目标新高)。
5、有效决策。包括决策的要素和有效的决策两部分。
决策的的五个要素:
①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②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边界条件;
③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那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④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⑤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决策:
①个人见解先入为主,各抒己见;
②注意运用反面意见,集思广益;
③利用电脑,但人的作用不可缺少。
以上是对该书的摘录和归纳,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我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人要以人为本,理事要以效为标。具体分条总结如下:
1、不仅是管理者,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应该力求做到卓有成效。
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只要我们愿意去真正实践书中的观点和理论,简单的往往是有效的,执行力决定成败。
3、要想成就一番作为,应该学会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时间和自我管理。
4、管理者注重贡献,而我们要注重成效和结果,付出的过程固然必不可少,但不要做无用功,树看枝头结了多少果,人看成就有几何。
5、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根据木桶原理,我们要扬长补短才能有所成就,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己周围的各种资源,为自己所用,做出成就。
6、做事要遵循要事优先的原则,重前次后,集中精力,专心一致,做成一件再做另一件,一心一意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7、人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我们要随时注意思考和分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抉择,加以严格的执行,且要注意反馈和调整,达到较好的结果。
8、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将来不会低于科学技术的作用,我们中国也要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和管理者。这其中,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可能有待发掘和会大有可为。
9、中国的管理思想很早就有,但为什么管理学不是我们中国人首先提出?我们国民要加强学习和创新、创造,对待传统文化要加强传承和发扬光大。
10、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是基于实践的需要的,要么出于生产力的需要,要么出于生产关系的需要。
11、读书是一种享受,积累知识很重要,厚积方能薄发,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读的知识运用起来才有意义。简言之,读书是为了应用,学习是为了学会做事。
12、单纯的只读书而不思考和记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容易使人迷茫。我们要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将学习与总结结合起来。
13、读了书之后可与人交流,加以复述,有利于加深记忆和运用。读书可得到新的思想和观念,让人受益无穷,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