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5-1-15 19:38:29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1-15 15:04
本期热点讨论: 倒牛奶,我想事情怎么发生的我这里就不论述了,论坛里好多帖子都讨论了。
本质上来说就是供 ...
这里面蛛网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现象!奶农的预期与前几年的奶的供需密切相关,但是光是个人产量预期是不够的,整体市场的容量预期是关键!牛奶供应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门槛不高,出现这种现象,也许没在关键时候退出市场是这种状况发生的关键!当然,像奶牛这种动物的饲养,有点像固定成本,一定时期不好变更,但是,考虑到我国这几年的奶的供需,奶牛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看做可变的成本的!所以,对整体市场的预期才是关键!个人看法,水平有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19:47:45
需求创造供给,现在没有了足够的需求,只能倒牛奶,减少供给,说到底还是消费者的错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0:17:12
首先是市场自身存在的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在作怪。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一哄而上导致供大于求。其次就是ZF宏观调控手段运用不到位,对民众的引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0:37:44
1,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导致,当供大于求,市场上价格主导者变成消费者,这也是正常的,让市场自发调整总归会回到一个平衡点。但是很奇怪。消费者并没有实质受益。。作为酸奶爱好者,怎么没有享受到酸奶降价呢,难道都转化成生产者剩余了????
2,中国目前的cpi指数都是只升不降,但是工资水平不见升,反过来看生活水平其实是下降的,被市场这么的冲击下也好,最好是所有物价都不要再上升了,,,不要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1:46:31
质量
想从质量方面阐述一下,记得在国外留学时,第一次喝国外的鲜牛奶,我以为被骗了,因为真的很淡,像水一样,后来回国以后只买一种品牌的鲜牛奶,其他的香精太重了。记得国外超市的做法是白天卖,傍晚打折,一般都能处理完,当然不排除白人对牛奶的需求量较亚洲人大的因素。
所以,与其杀奶牛、倒牛奶,不如直接提高鲜牛奶产品质量,适量加价,保质期在4-7天内,超市采取白天销售,傍晚打折,两天卖不完的产品直接退回商家换取新鲜的,而两天的鲜牛奶排除运输途中不可确定因素,其实还是可以供应给纯牛奶、酸奶或其他奶制品产品的。
盲目的杀牛、倒牛奶,无非也是逐利的另一种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1:46:49
内在原因:供求关系决定,供大于求,所以价格下跌
除此之外还有些其他原因:一,信誉问题,中国出现过牛奶质量问题,国人对中国产的一些牛奶质量存有怀疑,二,人民币升值,有钱购买国外的牛奶,三,现在的网购海淘发达,给人们提供购买国外牛奶的条件。信息的不对称也加剧了中国奶农生产牛奶。
问题是出现这种状况后,我觉得ZF应该出来干预,不然使得中国奶制品行业受到破坏,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提高我们中国生产的一个契机,努力提高我们奶制品的质量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1:58:14
倒牛奶实属奶农的无奈之举,他们即使想低价卖出也找不到合适的人,相对于昂贵的交易成本,倒掉牛奶是最合适的做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1:59:11
我觉得倒牛奶最根本的原因是成本大于销售收益,为了维持一个高的价格*略低的销售量>低的价格*略高的销售量的条件,故意通过杀牛倒奶等方式获得收益或是减小亏损。
而牛奶的定价方式也并不够透明,消费者完全无法得知牛奶质量水平,以次充好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但是被发现后又会降低价格,从而恶性循环。
所以既是市场调节的迟滞,又是监管的不利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2:23:16
关键:市场
商品的东西还是交给市场吧,牛奶也是一样,ZF干预过多反而适得其反,就像当年猪周期一样,ZF对能繁母猪补贴,猪产量大增后,造成供远大于求,ZF的补贴行为显得相当尴尬。如今,奶业市场也是一样,ZF制定规则就可以了,其他的交给去配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2:24:33
倒牛奶的事情确实挺让我震惊的,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想到了大萧条时期的倒牛奶的那个细节。关于为什么不便宜卖给需要的人,那肯定是因为成本问题,卖给需要的人需要运输物流等成本,这种边际销售收入小于固定成本,更别说和成本比,所以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牛奶本身这种商品的属性就有特别密切的联系,这也可能是历史重演的原因之一吧。当然倒牛奶的事情只能说明现阶段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经济依然没有触底回升,实体经济的萧条和股市的繁荣让人感觉冰火两重天。政策上我也给不出什么建议,因为我相信国家已经在努力刺激经济的复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2:32:38
倒牛奶 均衡 市场
中国农产品流通环节有很大问题,信息也不很畅通,那出现这类问题也就不奇怪。没有发育完备的市场,只能出现此类现象。不是中国人不喝奶,主要是信息就不对成,当然ZF也不作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2:42:05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3:08:25
企业布局垂直产业,奶农没有形成一个供货能力的保障。现在的大多乳企加入自产自销的阶段。经历过三聚氰胺的事件后,大家对乳制品行业质量的担忧以及戒心。企业有能力的话都会搞产奶基地,一方面可以保障质量,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对渠道的把控能力。最后更重要的是可以压低成本。而反过来,奶农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一个反馈机制,只是想保证自己的供货能力,认为我产多少,就能卖多少的思想。这必将导致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冲突。所以不难得出上述倒奶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3:23:04
这是出现柠檬市场了吗?
针对市场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我觉得还是缺乏竞争——有效的、公平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奶制品市场面临的问题,或许对我国奶企是个不折不扣的困境和挑战,但是也是机遇,是时候做出改变和创新,确立稳定安心品牌形象和健康有序行业布局。对于宏观的外围环境,ZF的法治建设是必须的,进一步完善规则和基准安排,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大环境。这个问题或现象中涉及利益的各方必须清醒认识问题关键是什么?分析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3:27:43
都是一些很好的观点,锻炼大家对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进行思考,加深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很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3:27:55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1-15 15:04
本期热点讨论: 倒牛奶,我想事情怎么发生的我这里就不论述了,论坛里好多帖子都讨论了。
本质上来说就是供 ...
我觉得随着自由贸易的逐渐展开,中国农业由于人力成本过高必定会遭受冲击,这次倒奶实际只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缩影,要走向和世界接轨,这个痛苦的过程早晚会来到,中国农业只有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道路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5 23:46:31
市场经济 供求理论 资源配置
我是不赞同建立什么奶储备制度的,想一下这次是奶,那下次如果是鸡蛋呢?羊毛呢?最终是不是要针对每一个原材料都设立储备制度?这本来就是供需关系的一种波动,是市场经济在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要从中吸取教训的话,不应该是加大行政的干预,因为那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而应该在市场发挥其效用前进行疏导,要强调前瞻性,这样才是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的正确途径。比如,在牧民大量饲养奶牛前,农林部门应该进行前瞻性分析,及时发现供需矛盾,对牧民进行引导,加大宣传和指导的力度,合理配置资源,防止后面出现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0:23:45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0:32:08
这让我想起了非洲的贫穷。非洲没有好土地吗?非洲大陆有些地方确实是赤地千里,但是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中部非洲水草丰美,可就是无法发展农业,为什么?大量的从欧美进口的粮食比自己种粮食便宜的多,便宜太多! 欧美通过粮食倾销,即解决了本国的粮食出口,又可以以此要挟非洲,换取欧美所没有的初级产品和资源。再加上非洲整体人均素质较低,也就是比较懒,不愿意狠下心来把自己的农业建立起来——进入成本相对来说太高了,经济基础又薄弱,等不起!!!

还好中国不仅仅有几头奶牛,但是三鹿事件让中国人以喝外国牛奶为荣,这就无法达到整体市场均衡——因为中国牛奶根本就进入不了市场。当然这种说法太绝对,但某种程度上是,或者说因为中国牛奶的质量,需求的价格弹性太高,当产量足够高,高到过剩的时候,价格会低到无法承受的程度——甚至无法弥补交易成本。这就造成了倒牛奶。。。

大家开始购买爱国牛奶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1:01:51
牛奶就像海鲜类的东西一样,保质期很短。从生产地到销售区的运输成本也也比较高,这就像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周期性那样,当养殖奶牛有利可图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做这个,导致供给逐渐大于需求。另外近年对于国内的牛奶下游市场也有些负面影响,如奶粉质量问题,蒙牛诬陷伊利牛奶事件等,对牛奶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最重要的还是竞争力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的牛奶企业进军我国市场,而我国的牛奶养殖是小规模的家庭模式,使本国的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国际供求变化的影响下,大量外来牛奶原料进入我国,使国内牛奶市场价格下降,我国本地牛奶销售就自然会发生滞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1:10:02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8:10:00
关键的问题在于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倒奶事件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学中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问题。当供给过多地大于需求时会引起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只有把过剩的供给奶倒掉,才能让牛奶价格回归价值本位。这个事件再一次提醒大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循价值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将受到惩罚。另外,还要说一句,作为ZF有关部门要提供好这方面的服务,及时给生产经营者提醒,不仅仅是牛奶问题,还有许多,如蔬菜、水果、鸡蛋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8:32:18
农民们除了知道卖牛奶,不知道还能用牛奶做什么更有利润的事情,所以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8:49:44
zgs3721 发表于 2015-1-16 08:10
关键的问题在于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倒奶事件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学中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问题。当供给过多地大于需 ...
那么为什么没能影响价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8:53:23
问各位牛人一个问题,如猪周期一样,当二师兄过剩的时候,猪肉价格低了,为啥如火腿一样的相关产品价格却没有变化,因为黏性价格? 可是猪周期很长的啊,现在的“奶牛周期”也是如此,酸奶价格没有降价,老北京还涨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8:57:25
很典型的市场信号失真现象,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发生变动是很常见的。主要问题在于,牛奶的保鲜期限太短,奶牛的产奶不能停滞,进而造成多余的产能无法囤积。在供过于求的时候,无法灵活调节产能。此外,由于全球贸易的影响,个体奶农无法预判行业波动和趋势,也无法根据趋势采取合理的规避风险手段。如果是大型农场化的生产方式,抗风险能力会稍好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9:02:20
可爱的兔兔dm 发表于 2015-1-15 20:37
1,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导致,当供大于求,市场上价格主导者变成消费者,这也是正常的,让市场自发调整总归会回 ...
CPI你看错了吧......再降就紧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9:05:14
农民到牛奶,城市里喝的奶还是一如既往的贵。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学习马列经济学里面所经常举的例子,资本主义的黑暗,宁可倒掉也不给大家喝掉的经典案例呀。这是怎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9:12:05
最终消费者没有从“倒牛奶中”获益,奶农利益同时也受到伤害,获利最大的是国外供应商和生产商,以及销售终端。要命的是:现在消费者对便宜的奶不敢用。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9:26:32
对于“倒牛奶”这件事情,本身不是很清楚。不要说什么国外牛奶的冲击,质量什么的。我们要看清事情的本质,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购奶者是那些大爷大妈,家庭主妇,学生群体,而富人不论如何也不会买国产奶的,即使他们买国产奶,基于人口基数而言,也起不到太多带动作用!!!
鉴于其价格过低的原因个人觉得还是市场导向问题,简而言之,举一个很简单的列子:
假如我们去超市买的伊利纯牛奶24盒,超市促销50元一箱,肯定有很多人购买,而旁边的蒙牛却还是72元一箱,那么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购置伊利牛奶,放心,商家绝对不会亏本,那么超市就会大量批发伊利牛奶,而蒙牛的供应商了解市场行情后,这瞎打了一个政策————”给老子促销去“!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牛奶生产厂家,要完成业绩报表,亏损盈利,同时还不能过多降低质量,要对付质监部门,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企业都在打太极,(他们的奶制品一批一批的纯度和质量都不一样,一个搞化学生物制药的朋友告诉我的),企业要赚钱,加工费等等减不下来,就不得不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这样奶农自然卖不出好价钱。。。
同时,假如伊利蒙牛都一箱牛奶卖50元,那么光明其实成本就达到52元,(这些稍微次一点的企业就不得不退出该市场,你没有资本和蒙牛伊利这些企业对拼啊!别人可以拖,你拖不了!光明还算好的,因为他转型做酸奶还挺成功的)
反之,假如现在都同时提高价格到80元一箱,提高原材料价格,保证质量。广大消费者又接受不了了,他们一想:尼玛50元一箱涨到80元一箱,肯定过段时间会降价;大部分都会买其他替代或者少买一点,导致奶产品销量降低这样超市的业绩上不去,商场还是回去寻求低价牛奶进行销售,商场奶制品导购员不开心了,相关业务主管心里也很不爽了,最关键是供应商出货减少,那些厂领导腰包红包又少了。!(然后厂领导召开一个会议,美其名曰《提高业绩,增创企业》,其实就是研究对策还是盈亏平衡点销售,管他厂子利润如何;管他奶农怎么呻吟;出货量越多,我们腰包红包就越多啊,嘿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