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5-1-16 09:33:08
1.由于国内多家牛奶企业生产的牛奶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对国内牛奶品质始终不放心,三聚氰胺、福尔马林,之后不知道还有什么;
2.从市场来看,存在着寡头竞争现象,很多地方相信自己的所在地的品牌,当地存在这几家大的牛奶企业和本地牛奶企业,外地的难以进入;
3.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增加,对国内的牛奶需求略下降:
4.国外很多国家的牛奶质量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对本国牛奶市场存在冲击;
5.国人对牛奶的消费量虽然增加,但是大家开始喝牛奶的时间并不长,加之质量问题;
6.牛奶的保质期最长6个月。
总上各点可以分析,降价,国内牛奶的销量会略微增加,提高价格会销量会略微下降。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9:42:36
1.由于国内多家牛奶企业生产的牛奶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对国内牛奶品质始终不放心,三聚氰胺、福尔马林,之后不知道还有什么;
2.从市场来看,存在着寡头竞争现象,很多地方相信自己的所在地的品牌,当地存在这几家大的牛奶企业和本地牛奶企业,外地的难以进入;
3.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增加,对国内的牛奶需求略下降:
4.国外很多国家的牛奶质量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对本国牛奶市场存在冲击;
5.国人对牛奶的消费量虽然增加,但是大家开始喝牛奶的时间并不长,加之质量问题;
6.牛奶的保质期最长6个月。
总上各点可以分析,降价,国内牛奶的销量会略微增加,提高价格会销量会略微下降。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09:48:45
历史、技术、政策
诚然,倒牛奶问题的确给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而发现乳制品产业链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国内乳企业受三鹿等问题的影响很深,留给国内消费者一种不安全的感觉。特别是婴幼儿奶粉,很难得到广大新兴父母的信赖。这直接导致国内客户的大量流失。其次,国内乳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据称,某国内乳企业与国外的合资公司中,外国提供的是十年前的技术,但这在中国已经是领先水平了。可见,乳企业的科技和管理技术有待加强。第三 ,ZF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国内企业。当然,这种保护应当是更深层次的,特别是要帮助国内乳企业树立品牌,同时树立自己的标准,规范,推进大规模的奶牛养殖,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01:13
 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是大势所趋,但像牛奶这样的基础农产品或许不能仅仅视为一种普通商品,而应该用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在这方面,大豆就是一个明显例子。由于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缺少议价能力的中国企业无法与国际巨头形成竞争,国内大豆市场在价格制定、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01:16
 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是大势所趋,但像牛奶这样的基础农产品或许不能仅仅视为一种普通商品,而应该用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在这方面,大豆就是一个明显例子。由于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缺少议价能力的中国企业无法与国际巨头形成竞争,国内大豆市场在价格制定、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01:22
     倒牛奶事例一定是奶农不得已而为之!别的不说仅看各大商场奶产品真是多多,是否我们已是畜牧业主产国了!?仔细一看这些所谓的奶产品是经过“科学加工后”的商品,添加物不少!所以会出现奶农的真牛奶过剩的事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05:43
1、由于一系列的食品负面报道,造成民众对国内牛奶的需求降低
2、国外低价格的奶源,冲击国内市场,造成牛奶加工企业对国内奶源的需求量的降低
这基本上就是 消费需求降低、牛奶加工对奶源的需求降低,而奶源供给又在国外奶源影响下上升,按道理来说应该会直接造成牛奶及制品价格的下降。观国内现状,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只能说国内并非是市场经济的原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08:40
vaster 发表于 2015-1-16 09:26
对于“倒牛奶”这件事情,本身不是很清楚。不要说什么国外牛奶的冲击,质量什么的。我们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
不说富人买不买国产奶,像我这样的小城市,收入也不高,现在只有鲜奶是买国产的,而且买的是当地的品牌,给孩子的奶粉必须是进口的,周围的人也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国外奶制品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奶制品的价格,我感觉我国农副产品的价格供需定价只起到了很少一部分作用,更大的作用是经销商:一是炒作、囤货行为让价格大幅波动;二是销售商预期,只要各单位企业有涨工资的传言,那边菜价肯定会涨,菜贩子的消息比谁都灵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08:45
vaster 发表于 2015-1-16 09:26
对于“倒牛奶”这件事情,本身不是很清楚。不要说什么国外牛奶的冲击,质量什么的。我们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
不说富人买不买国产奶,像我这样的小城市,收入也不高,现在只有鲜奶是买国产的,而且买的是当地的品牌,给孩子的奶粉必须是进口的,周围的人也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国外奶制品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奶制品的价格,我感觉我国农副产品的价格供需定价只起到了很少一部分作用,更大的作用是经销商:一是炒作、囤货行为让价格大幅波动;二是销售商预期,只要各单位企业有涨工资的传言,那边菜价肯定会涨,菜贩子的消息比谁都灵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10:09
vaster 发表于 2015-1-16 09:26
对于“倒牛奶”这件事情,本身不是很清楚。不要说什么国外牛奶的冲击,质量什么的。我们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
不说富人买不买国产奶,像我这样的小城市,收入也不高,现在只有鲜奶是买国产的,而且买的是当地的品牌,给孩子的奶粉必须是进口的,周围的人也都是这种情况。所以国外奶制品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奶制品的价格,我感觉我国农副产品的价格供需定价只起到了很少一部分作用,更大的作用是经销商:一是炒作、囤货行为让价格大幅波动;二是销售商预期,只要各单位企业有涨工资的传言,那边菜价肯定会涨,菜贩子的消息比谁都灵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0:13:24
关键字:ZF主导  产业链  说话权 议价权  
一方面是国外的牛奶价格低于国内的,商人总是追逐利益的。所以他们肯定会用国外的牛奶多于国内的。这个时候ZF其实应该起作用,要做到本土牛奶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国内的几大牛奶厂商其实都是有自己固定的奶源来源的,工厂生产的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固定的。他不可能会因为你这些牛奶的增加而来收购的。这里还体现了奶农这个投资的盲目性,在未解决销量的时候就开始养殖牛奶。没有考虑市场供求关系。还有就是因为奶农在整个奶牛市场面前分量是很小的,几乎没有说话权和议价权。这里可以ZF出面将临近所有的奶农组织起来,成立一家大的公司和这些牛奶生产商谈判已保证自己的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1:13:28
去超市,觉得超市里面的牛奶还是一样的价格,一如既往的贵。。。
可以改进工艺做酸奶和奶疙瘩,这些产品对牛奶的要求应该没有纯奶或者鲜奶那么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1:18:17
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市场均衡时的价格要求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相等,在当前牛奶市场价格下,国内牛奶供给远超市场需求,而牛奶是不耐保存品,如果把这些超过需求的牛奶低价或者是免费供应给消费者,那带来的是市场上所有牛奶价格的下跌(因为有更便宜的牛奶,消费者就不会去购买价格高的牛奶,当然,这里没考虑品牌等因素),而牛奶价格的下跌可能会造成牛奶市场的崩溃,到时,奶农损失的就不只是这次倒掉的牛奶价值了。在“大萧条”时代,美国的奶农也是这样做的,把多余的牛奶倒入河里。上述分析只是纯市场经济分析,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奶农行为,但是,事实还有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存在,如ZF。在这方面,ZF是可以采取行动的,既不浪费供过于需的牛奶(起码可以减少浪费),也可以不破坏市场秩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1:40:02
觉得是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但是我觉得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供需曲线不可能立即达到均衡点,供给小于需求时加大供给从而造成供大于需,发生倒奶现象,从长期内均衡点仍然能够实现的。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可能这种短期不均衡造成的问题一下子成了大规模的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人们重视,当然,这确实可以改进,以减少这种阵痛,如可以当地可以成立一个牛奶供需协会,尽可能地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下一年度的牛奶供给量;此外,我觉得产奶大省(市)的ZF也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如可以设定一个牛奶价格稳定政策,当牛奶过多时,可以由ZF财政收购,由ZF商定,是否可以对其他缺奶(或贫困地区)给予处理或者援助,当牛奶量正常时,ZF不干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1:46:47
蛛网模型  洋奶冲击  有价无市
1.蛛网模型揭示了一个“谷贱伤农”的循环,现在的情况是上一期“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果——供给方面。
2.三聚氰胺等一系列国产奶质量风波之后,洋牛奶、洋奶粉等大行其道,对国产奶的需求减少——需求方面。
3.倒奶是不得已为之,牛奶保存不易,在有价无市的情况下,只能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2:47:40
牛奶被倒掉对于奶农来说是理性的行为,为何指责?因为某种商品过剩,价格下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奶农处理掉过剩的牛奶,使得鲜奶过一段时间又处于市场均衡状态,价格自然会上去。至于有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那只是表象,在现代社会,信息不对称只是维持一段时间而已,尤其当媒体已介入之后,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要真正解决奶农倒掉牛奶的问题,根本调控在于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按计划生产,但那是不可能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4:24:23
关键词:信任危机
  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对牛奶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这点毋庸置疑,奶农倒奶,表面上看貌似供大于求,其实不然,国内牛奶频出质量问题,即便奶业大亨的伊利和蒙牛,也出现了质量问题,让国人改如何相信国内的牛奶的质量,因此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宁愿选择少消费甚至不消费牛奶,也不希望购买国内质量不能保证的牛奶, 有钱人自然直接转向国外品牌的牛奶, 其次,国内牛奶价格节节攀升也是导致国内牛奶市场不景气的一个原因,所以才会出现奶农倒奶的怪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5:48:10
奶农倒掉牛奶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供给过多,价格远远低于成本,可能会低于平均变动成本,只有倒掉,一方面不会裁员,减低变动成本,另一方面,价格恢复,使各个环节赚到钱。对厂商对员工都是好事,至于卖给有需求的人,做企业不是开善堂,企业最终目的就是赚钱,不赚钱是不道德,打一个极端的例子  1块钱买一个iPhone6 真的对企业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7:08:28
很多的需求被国外奶源给替代了吧,国内的环境不行直接导致需求迎合国外的供给,导致国内滞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7:28:38
yxy19930318 发表于 2015-1-15 18:28
个人觉得这跟垄断有一定的关系,市场上比较有牌子效应的有:伊利,蒙牛,三元等!大家基本就喝这几个牌子的 ...
你没理清头绪
我们以二级价格消费这三家企业加工后的奶 这些企业的鲜奶源是散户养殖挤的
目前国内大量进口国外奶粉 这些奶到岸价格要比国内奶源便宜的多 所以企业放弃了散户养殖的奶
散户养殖的奶是不能大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
还有 养奶牛的成本过高 为了不再赔损才会将奶牛杀死 至于倒奶 那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人要散户的奶
剩下的奶会坏掉 难道有人会雇着人把这些奶送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7:38:54
可爱的兔兔dm 发表于 2015-1-15 20:37
1,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导致,当供大于求,市场上价格主导者变成消费者,这也是正常的,让市场自发调整总归会回 ...
大量进口低成本奶粉导致国内供大于求是不错 可这是散户养殖与收购奶源企业之间的关系
当你看到生鲜奶价下降时就是这个造成的
但是到企业手里的大量加工奶再多 它也不会给你降价的 除非由于消费需求降低、要处理大量奶时才有降价现象
比如快要过期的奶就会便宜一点点
说白了这其中的收益都是商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7:42:35
个人觉得关键是信心问题,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质量缺乏信心,奶制品安全的群体暴露太多问题。这里面ZF的食品监督部门责任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7:44:03
ning_wangning 发表于 2015-1-15 23:27
我觉得随着自由贸易的逐渐展开,中国农业由于人力成本过高必定会遭受冲击,这次倒奶实际只是这个过程的一 ...
经济贸易一体化给国家也带了一些冲击 但这是经济发展必须
国内农业没有达到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所以成本比不过欧美国家
而要与世界接轨做好风险防范  多元化贸易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7:49:56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1-16 08:53
问各位牛人一个问题,如猪周期一样,当二师兄过剩的时候,猪肉价格低了,为啥如火腿一样的相关产品价格却没 ...
因为火腿是你消费的二级价格呀
猪肉便宜了生产企业收获了很多实利 商家即使拿到很多原材料 他也会为了利益不会降低产品价格的
商家是逐利的 除非没人买火腿 它才会降价吸引你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18:22:02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供需关系:国外的大规模养殖成本较低,加上关税下降,供应端明显加大。
2.模式问题:国内的乳制品企业有很多都是靠农户养殖,这样可以降低投入,但农户承担了大量风险,又缺少技术、资金,养殖规模无法扩大,成本高企,品质有时候也无法保证。
3.信心问题:以前的三聚氰胺等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仅仅是找个替罪羊,让大家对国产奶粉彻底失去信心,盲目崇拜国外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21:43:50
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导致市场失衡,最终的埋单者还是奶农。国家是否可以考虑相关政策,进行调控,就如农产品市场一样,对农民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6 23:57:44
从管理学核心能力的角度讲,大型的奶企占有优势地位,控制着品牌和渠道两个重要环节,拥有核心能力,奶农则只能依靠提供廉价的原材料获得微薄的收入,居于不利的地位,缺乏核心能力,因而大型奶企从本质上拥有了话语要或定价权。从经济学的成本管理的角度讲,倒掉比自己售出更合算。综上,.......
附件列表
aaa.jpg

原图尺寸 22.7 KB

aaa.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0:10:16
加工与深加工 ;喜欢喝牛奶 的国人不多 ,特别是80年 代 以 前 出 生 的 国 人 ; 80后 的 人 多 数 也 长 了 中 国 胃 ;当 年 全 行 业 三JU清 胺 事 件 影 响 仍 存 在 ;卖 买 双 方 信 息 不 对 称 ;卖 家 的 营 销 网 络 不 OK,有 的 坐 等 中 间 商 上 门 ,销 售 渠 道 单 一 ;卖 家 点 、 线 装 分 布 , 没 有 形 成 网 状 结 构 , 搞 风 险 能 力 低 ; 市 场 不 相 信 眼 泪 , 洗 牌的 结 果 ; 统 计 下 人 均 消 费 量  , 2014年 本 人 约  买 了 三 箱 ( 送 人 加 自 喝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0:59:22
每个奶农或商人只从微观经济看自身利益作行动决定,所以"倒牛奶", 只有ZF或监管机构才能进行宏观经济看全社会利益作监管行动,例如限制入口或收购牛奶作再分配,牛奶容易坏不可能进行战略储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1:37:25
有些地方的超市里面的牛奶是在降价,一般隔几天又打一次价,每件少那么几元。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关键是看国家如何采取措施,
保护好自己国家人们的利益;其次要扩大消费,牛奶主要在城市消费,农村
还是消费极少的;要扩大消费必须曾加人们收入,收入不提高,消费上不来。
还有其他的商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强化,对社会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像石油降价,使很多国家措手不及,对他们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