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5-1-17 03:04:57
没怎么看懂把我给绕进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6:21:01
I agree with the people saying that the problem of this topic is that becaus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Additionally, due to the IS, TWO main problems will be discovered: 1) adverse selection (AS); 2) moral hazard (MH). Thus, there are needs to individuals, milk manufacturers, and even government to consider that how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se existing problems. Obviously, it is very easy to economists to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is phenomena in theoretical side. The s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mainly: 1) searching; 2) verification; 3) monitoring; 4) enforcement.
However, another question derived from these steps, that is who has capable to do these. A good example of financial market system can be introduced, the intermediaries. Thus, my sight is that sector like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can be established, it could not only reduc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and also unemployment in China, even though the World Bank shows that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China is under 5% from 2010 to 2013. If, however, to compare with unemployment of the UK and the U.S., it is 3% less than both of them. therefore, the data of unemployment in China could be doubtful (I have been living in China for years and now am living in the UK).
To summarise, it is inspiring to not merely Chinese citizens but also the government if implication of intermediation exists, or if it has existed already please use the function you are hold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6:43:50
其实奶价和油价是一个道理,ZF干预大于市场调节。而且,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真的到了岌岌可危地步,孩子的奶粉国外限购还要继续托管朋友买!孩子快3岁了都不放心给他和国产鲜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9:08:22
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1、是真的出现牛奶供过于求了吗?2、牛奶质量是不是达标了呢?3、是个别还是大量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在中国出现这种现象有时并不应该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个别现象,想想如果奶农不这样干,会有人关注吗?哈哈,不过,这也说明了散养,尤其是没有质量保证,没有产业链保证的牛奶产业是不稳定的,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09:14:32
已推广,明见
附件列表
c.png

原图尺寸 99.54 KB

c.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0:06:56
主要是国外的奶制品的冲击。又面临国内这种扭曲的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0:18:53
原因:
1.中间生产者过去对奶原料的“作死”,导致国人对消费者对奶企的耐心和信心直线下降,国内奶产品的消费也急剧减少;
2.信誉危机发生,使得众多小企业无法生存,这就引起了大型奶企的市场垄断。垄断市场重要的特点是市场价格非由供需共同决定,而是大部分由供需方决定。但同时,大型企业也面临着外来奶产品的竞争,生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价格无法下降;
3.国人心理作祟——洋的、贵的即好的;
4.国外奶产品,特别是新西兰、德国优质奶粉的涌入,对我国的奶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0:27:18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1-16 08:49
那么为什么没能影响价格啊!
只有倒奶,才能减少供给,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趋于平衡,从而能使价格止跌,乃至有所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1:09:54
年轻时学过的政治经济学,说资本主义才发生这样的事情,哎,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一定就完全服从于政治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2:11:29
当奶农以极低价格出售生奶时,依然要支付如运输、保鲜等物流及销售成本,得不偿失,只能无奈地倒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2:46:02
现在的牛奶供求已经不是ZF可以包办一切的了,我认为还是要创新牛奶产品,扩大牛奶消耗渠道,同时重视质量,不要被外国奶产品抢占了市场份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3:25:55
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很大程度上已是市场经济,也会出现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4:42:14
需要一个强大的中间商做中间的均衡,这奶制品的的硬伤是保质期,这是个技术问题。
但卖不出还是一个营销问题吧!如果什么都要ZF兜底的话 ZF的负担超过其承受能力的。
开发牛制品新功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4:46:18
这就是市场的结果。市场不匹配 计划不协调  生产企业认可让奶农倒掉损失不让惠消费者 都是国民的损失。很阵痛这样不科学的发展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4:49:41
这个讨论活动好   诊脉市场促进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6:04:05
正常的市场现象,做生意哪有不赔的,吃一堑才能长一智,企业需要市场的磨练不断成长,奶农也需要市场的磨练,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倒是媒体的过分报道,若真的引来ZF的干预才是改革的倒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6:38:35
首先肯定是供求问题(供大于求),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剩余奶的卖不掉,还有一批花高价买奶的人),还有ZF引导问题(市场不完善需要有形的手干预)以及产业链不完善(没有产销一条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8:42:38
之前监管不到位,以至于公众一次次对国产失去了信心。诚信一旦坍塌,短期很难重新建立,因此,即使国产奶质量真上来了,也需要相当时间来建立信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19:26:04
关键词:品质,效率
首先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生产过剩,一方面消费不足,必须解决;
1、严把牛奶质量关,从源头解决问题,让消费者能喝到放心的牛奶;
2、严控中间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变成了生活必须品,严厉打击垄断和假冒;
3、提高运输速度,让百姓喝到新鲜的牛奶;
4、建议奶企公私兼营,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改善民生;
5、改变牛奶的营销手段,强化直销;
6、设法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20:02:06
我国奶业先天不足,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多,乳品企业只管加工,掌握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乳企往往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7 23:23:19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目前中国的乳业市场结构是一个所谓“双向寡头垄断市场”即:原料奶市场是买方寡头垄断,产品市场属于卖方寡头垄断。在产品市场实行价格领导机制的串谋形式来瓜分每一个细分市场,尤其是在原料奶市场则更是采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并且奶农与如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在原料奶市场上没有形成一套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奶农在原奶的质量和和价格方面与乳企存在这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力量的非对等即高额的交易成本。
2、目前中国的原料奶供应已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而目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又成为了原料向资本密集型和集约化养殖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鸿沟。难以实现能够实现范围经济和交易成本内生化的种养结合型养殖模式。完全市场化的养殖模式推高了原料奶成本。
3、由于近年来玉米做为工业原料的需求迅速增长,拉动了玉米价格上涨,进而推升了奶牛养殖的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而国家却缺乏对奶农玉米价格的有效补贴。同时饲草料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利润盘剥也推高了奶农的养殖成本
4、乳企对原料奶替代品的供应链已经形成(进口奶粉,国外建牧场等无视国内的原料奶生产者的利益保护。
中国乳业是靠千百万奶农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拉上了快车道的,而一旦企业发展起来了以后,最先损害的就是这千百万奶农的利益,虽然目前可以替代品和国外的牧场维持,看似前景一片大好,而一旦有一天卡你的脖子,再返回头来考虑国内的原料奶生产,奶农已经被你们伤透了,最终遭受巨大损失的是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09:11:51
我在想它倒的那些奶是不是有什么三聚氰胺在里面,连自己都不敢喝的,只能倒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09:31:21
不管奶源怎么样,反正我没感觉到买奶时价格的增减,希望增加调控,让更多的人喝上优质佳平的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0:55:17
这是国民对国内奶制品质量缺乏信心,不过确实是,国内外关于乳制品等的标准就不同。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或许现在连国家上奶制品也开始紧张了。这可能是全球现象……
附件列表
QQ分享截图.png

原图尺寸 172.01 KB

QQ分享截图.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1:30:31
如果在奶企市场部做过,那么对牛奶的需求不会随着牛奶制品的价格变动而有太大变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换句话说,牛奶及其制品在市场上表现为相对的需求刚性或者说其需求缺乏弹性。但这只是现象。
在政治经济学那里,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牛奶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必须符合其价值。而牛奶的价格可以大起大落,可以有高有低,但是当这种价格必须受到价值规律的约束时,其价格就不能过于背离价值。
国际市场上牛奶的供给之所以大量增加当然受益于中国少数富有阶层的人群为其婴儿购买非本国的牛奶。于是西方国家的奶商错误地根据这种部分的需求误以为中国14亿人口的婴儿都将抛弃本国品质不良的牛奶而选购他们的牛奶,于是大幅度追加投资增产牛奶。
然而,中国的普通民众收入如此之低,以至于即便西方牛奶的价格大幅度跌落,但普通民众在购买不起进口牛奶后更多选择母乳喂养。于是,西方增产的牛奶到岸后当然不能被市场吸收,于是表现为供大于求。也就是说,它不属于中国市场的社会必要劳动。什么是必要劳动,即这种劳动作为社会劳动能够被对方的社会劳动所交换,而中国大多数民众显然宁可不参与这种交换而用自己的母乳喂养来取代作为社会劳动产物的进口牛奶。但是这显然尚不足以决定市场上牛奶的价值。
李嘉图告诉我们说,商品的价值必然受制于耗费最辛苦,环境最恶劣的生产。换句话说,只要这部分的生产不能够完全被取代,那么这部分极差条件所生产出来的牛奶,其劳动耗费就决定市场价值,而其余较好条件下的生产价格与这部分生产价格的差额将转化为一种租金或者说超额利润。也就是说,那些转而采购进口奶粉的企业,只要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牛奶市场需求,与全部要求与之相交换的劳动进行交换,那么国内那些因为非规模化生产而导致成本较高的牛奶生产商的报价就决定了市场上牛奶的价格,因为这个价格符合牛奶的交换价值。
进一步地,如果发展为,进口奶可以完全满足市场所要求的交换,那么我们知道,中国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之类的牛奶寡头垄断企业,其本身并非原乳供应商。而真正的原乳供应商因为经营技术和规模化运营等问题不能与进口奶相竞争的,则完全可以放弃这个市场而只满足于自给自足。因为原初牛乳的生产不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其对就业影响并不大。奶牛的存栏数可以通过自由散放等方式消化。ZF所要做的只是登记补贴给困难户居民以牛奶的运输保鲜费用和为原初乳生产者提供维系其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不应该盲目限制进口扰乱市场对产品和资源的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1:55:36
Rousseau 发表于 2015-1-18 11:30
如果在奶企市场部做过,那么对牛奶的需求不会随着牛奶制品的价格变动而有太大变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换 ...
谢谢您的解答收获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2:13:50
回眸明天 发表于 2015-1-18 11:55
谢谢您的解答收获很多!
只不过是用劳动价值论和古典经济学来解释这个古老的倒牛奶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2:14:37
我想从供需角度来看倒奶问题,从需求端来看,婴幼儿奶粉一部分一起被国外进口奶取代,毕竟一切都为了下一代;供给端,由于受通货紧缩的影响,价格有所下降,加上中国牛奶基本为奶+水,质量不是一般的差,我自己认为比豆浆的营养价值都差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2:18:07
Rousseau 发表于 2015-1-18 12:13
只不过是用劳动价值论和古典经济学来解释这个古老的倒牛奶的话题。
论坛里应该还有很多像我一样对理论不是那么熟知的,也有很多人并不会像您一样乐意于把自己的知识给传递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3:1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