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5-1-18 13:19:51
国产牛奶首先是前几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是心里阴影。国外是质量体系的高标准,处理技艺的高水准,使得进口奶本身就具备质量优势。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上升,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自由贸易区的开放。使得进口奶相对质优价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4:43:37
这就是赤裸裸的要挟,乳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部分大公司例如蒙牛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又来绑架经济,逼迫牛奶涨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5:57:21
国内某些牛奶厂商 赚昧良心钱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9:36:53
值得讨论!
附件列表
无标题.png

原图尺寸 372.76 KB

无标题.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9:46:08
关键词:经济周期;农业保护;市场需求
1.一旦有利可图,投资定会大力进入,那么,个人的理性选择行为就会成为群体性的不理性,导致了供大于求;
2.有的朋友谈到外国牛奶的购买人群其实只是一小部分,国产牛奶仍居主导;但我觉得,牛奶可能只是一个个案,原奶供应,奶制品等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被外国牛奶渗透进来。而且加上前几年的丑闻,中国乳业很难摆脱负面形象;
对于农业的保护,不能仅仅树立几个标杆,而是切实用政策指导农民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策略,有的放矢
3.市场需求:鲜奶难以保存,成本较高,因此,在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倒掉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如果能建立及时采收制度,至少可以减少农民损失。另:很难在市面上买到鲜奶,如果有这个渠道,配合相应的冷藏技术,应该可以缓解一部分压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20:13:0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21:36:43
      没怎么读过经济学,仅发表一下个人言论。
    我更多认为这种现象的外在原因在于:(1)在贸易全球化中,国外奶业的过多供给必然会影响中国奶业,因此存在“倒奶”事件;(2)奶农期望通过倒奶来减少供给以提升价格,进而提高自己整体的收益(或避免损失);(3)奶农的个人市场力量太有限,找不到销售途径;(4)ZF部门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就国内而言是资源的浪费。
    就内因而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国内企业必然遭受国外同行业的影响,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关键。对此,采用行业垄断(寡头垄断)的形式以提升奶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关键,需要ZF很大的引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21:53:27
谢谢领导鼓励 感觉很受重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22:43:19
本就是市场调节机制,很自然的事情,只是我们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地认为,这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才有可能发生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23:51:44
正常的经济波动,不要反应过度。散养的牛奶将来一定没有出路,跟现在的农民一样,只有集约型规模型的现代农业才能生存下去。另外这次倒奶事件可能跟最近几年国内的奶商信誉不是很好有大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9 08:42:09
供需矛盾,鬼子进村;崇洋媚外,出口转内销;协会学“协调”,“学会”未学会;ZF撒把了,物价上扬了;百姓被把戏,奶农倒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9 09:30:29
本来奶牛饲养有一个规模效应,一旦饲养规模上去了相对成本会下降,我国很多都是散户散养,饲养成本搞,且产出的牛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进口牛奶无论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都比散户自产的牛奶要好,压低了牛奶收购价,使得产出亏损,不得不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9 09:39:49
关键词:市场
市场中的问题只能靠市场解决,不宜动用行政手段
这次是牛奶,下次是蔬菜,下次是猪肉。。。。你管得过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9 10:28:10
jjxjiang 发表于 2015-1-19 09:39
关键词:市场
市场中的问题只能靠市场解决,不宜动用行政手段
这次是牛奶,下次是蔬菜,下次是猪肉。。。 ...
类似于 猪周期一样  提前预警一下 也是可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0 13:23:59
如大家所言,倒奶现象的原因出在质量、价格没竞争力上,
奶企收购量不高,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北京郊区散户奶农的牛奶没有竞争力。
对于原因的探讨,大家论述已足矣,发现了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我觉得下一步的重点就要放在解决问题上。散户因为供给量小,规模小,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应对这样的强弱不均问题,散户供给商应当结成地区联盟,组成合作社,增加散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综合议价能力与大企业抗衡。只是一味寄希望于ZF介入,或者“有良心”的大企业介入不如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韩国,作为一个地理面积狭小的国家,农产品,农副产品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便是韩国强大的农业联盟有着相当大的政治力,以保证每一个农户的收益不受损坏。凭借着这样的政治影响力,韩国对于进口食品的把控十分严格,进一步加强了农业联盟的市场力与政治地位。
对于韩国农业这样类似于垄断的做法,在此我不发表任何看法,我仅是想要论述农户结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我认为农业合作社的模式可以用“扬弃”的正确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发展我们中国特色主义农业模式。
一己之见,望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0 19:11:55
奶业已是完全竞争性的领域,以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各类资本争相竞逐,与其他国家、地区别无二致。当然,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国产品牌的没落,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难散,国外奶源质优价廉的直接冲击。但,正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批判了把危机归咎于“个别经济现象”的错误论调,认为必须要严格区分经济危机的发生征兆和原因,以及危机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作用因素。这一次,仍是市场经济之殇。反映了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 00:12:03
关键词:农业改革;信息对称
一是农业改革是本届ZF重视的一项工作,新农业理念的提出也是要走规模化,科学化,绿色化的道路,因此,如果不能通过合作,联盟,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最终也是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商务经纪与代理的专业就是为了这样的需求设立的专业,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是市场化的过程中,当然要发挥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手的力量,但并不是说不需要ZF干预市场的行为就代表ZF无所事事了,其实ZF重要的作用是需要建立对称的信息平台,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更有利于供需双方掌控产销存。
我们的数据和相关信息长期以来存在着不真实和不及时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无谓的浪费。

三是整个行业曾经给公众带来了太多的失望,重新获得国人的新人需要假以时日,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大陆人去香港抢购奶粉。恢复元气,获得信任都需要时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挖坑,后人买单。世事循环,报应不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 18:01:10
市场的盲目性+局部产能过剩+信息不对称=倒牛奶
具体不解释了,只提示一点:保存牛奶也是有成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 18:02:37
当保存牛奶的成本高于倒掉牛奶的时候,我就选择倒掉牛奶。
当保存导弹的成本高于扔掉导弹的时候,我们选择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01:41:23
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牛奶生产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养牛犊到产奶,造成买卖价格倒挂,剪刀差,解决方法是国家补贴,或者制造乳制品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4 09:43:56
dogfishlee 发表于 2015-1-21 18:02
当保存牛奶的成本高于倒掉牛奶的时候,我就选择倒掉牛奶。
当保存导弹的成本高于扔掉导弹的时候,我们选择 ...
卖给中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4 11:00:37
关键词:企业责任,食品安全,规模经济
我想说现在倒牛奶只是开始,最后逼着养牛的个体农民杀牛卖肉才是结局。这不是因为生产周期的问题而更多地是因为食品安全,以及某些企业建设好了自己的奶源后开始卸磨杀驴。在我国“倒牛奶”这更多地是对过去错误的一种补偿、一种反省,只是买单的是这些农民。网上很多人站在道德的高点在批判,这是不是主义的问题,厂商是不是缺乏人性。但是我想说,这些被"倒掉"的牛奶,你们敢喝么!

牛奶在发展到现在阶段没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生产,显然是不可能达到我们现在的卫生标准和营养标准的。所以这些散点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淘汰。在未来为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会有更多农业产品会进入专业化生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问题出现时追究责任,而不是大家都添加三聚氰胺,所以法不责众。

其次是企业与私人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当初某些企业在自己奶源不足的情况下,拼命鼓励私人农民养奶牛,并且借着让所有的中国人喝到牛奶的幌子,不断降低牛奶生产标准。结果让大家一起喝上了三聚氰胺。
现在经过10-20年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事件,这些企业终于把自己的奶源建设好了,并且稳定投产了。借着诸如食品安全、降低成本等等由头,一刀切把散养的奶农直接推向社会,让ZF和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奶农的小农经济思想,也应该记得这个教训,以后记得不要为了自由或者能多赚点钱而忘记了契约。未来的农业发展必定会走上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食品安全增加消费者信心。小农思想必定会阻止限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7 17:42:49
我在奶企工作,说说自己的经历:
我们企业以前做担保,给周边奶农贷款买牛。奶农嫌赚的不够,给奶里掺水,放防腐剂,奶拉过来过不了检疫。倒头来我们企业不但产能没有得到满足,奶农还不起贷款我们还得担着。
稍微理智一些没被洗脑的人看到这都明白是谁的问题。这次的倒奶事件其实差不多,起因都是农民贪婪的劣根性。
奶农不跟奶企签合同,谁价出的高卖给谁,还在里面掺水放防腐剂什么的。奶企被逼和闺范的养殖场签高价合同以求充分利用产能。所以才出现了奶农价格卖再低都没有企业收,并且产品价格没有下降的现象。
看到这基本能得出结论了,这次事件并不能反映出供求不平衡或者产能过剩这样简单的现象。一切只能怪奶农太贪婪,农民不学无术还想在市场经济下躺着赚钱,这也值得同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7 21:25:54
还是没把体系建好吧,产地的是原奶 可市场的要加工奶,这个对接就有问题,遭受外部市场打击喜闻乐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