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音负迁移
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面影响可由不同因素造成。汉语与英语的某些音素发音相似而非相同;汉语与英语相同音素的不同发音;英语中存在而汉语中没有的音素,或情况相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模仿老师、磁带或录象带中的发音,其次就是要多练习、多体会。教师应指导学生辨别英语与汉语发音的异同,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发音。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语音错误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因此,练习和检查齐头并进是规范学生发音的有效方法。
(二)词汇负迁移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核心词汇就是英语中最基本的、也是用法最广泛和较难掌握的词汇。在词汇学习方面,汉语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代词混用,介词、连词和冠词的错误使用,词义误用,词的错误搭配等。汉语的代词构成规律很简单,即代词所有格后加“的”,复数代词后加“们”,反身代词后加“自己”。英语代词则既有数的体现,又有格的变化,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这不仅是英语代词的形式众多,难以记忆,而且还因为学生对词类成分和句子成分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句法负迁移
句法负迁移通常因为汉语词序、句式或表达方式的影响而造成。人们通常认为,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表现为:汉语句子主要通过意义达成连贯,而英语句子则通过各种衔接手段达成连贯。时态和语态的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让学生记忆“公式”,然后再反复进行大量句型练习、转换练习和翻译练习。
(四)语用负迁移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有些教师教学仍属于“知识”型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语言的机械操练,而忽视词句语用规则的传授。从而使“知识”与“使用”脱节,造成语言失误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尽量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只有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语用知识教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外语学习中完全排除本族语的负迁移影响是不可能的。Chinglish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错误“(developmental errors),是达到标准英语的必经阶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和规范的英语输入;适时地进行英汉对比分析;认真分析学生语用中出现的错误,并找出错误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文章由荷叶非花整理自《论闻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