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http://www.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80901001090&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导读:
8月27日下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了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一批违法违纪中央部委被无情曝光。据统计,追回或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41.95亿元。审计发现的117起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后,已有88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10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央企利润猫腻多
中石油等3家央企
少计利润70多亿元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指出,审计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3家中央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损益不实78.65亿元。其中多计利润8.37亿元,少计利润70.28亿元。二是决策不当、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抽查的93项企业决策事项,有20项存在违规决策及管理不善问题,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16.63亿元。三是海外投资管理不够规范。部分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点多、面广、管理比较薄弱,已形成损失或面临损失4.24亿元。四是违法违规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套取转移资金存放账外、以委托理财名义挪用资金、骗取银行贷款用于炒股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5.72亿元。
审计署对3家央企原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检查资产总额7960.9亿元,占3家企业2006年会计报表资产总额的49%,未发现其有个人经济问题。审计结果表明,这些企业原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刘家义表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向有关部门出具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依法向3家中央企业下达了审计决定,3家中央企业正在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5家电信运营企业
重复投资现象严重
审计署对中国移动等5家电信运营企业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审计发现,重复投资导致资源闲置浪费,部分投资项目效益较低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问题。审计署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审计调查发现,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问题是:重复投资导致资源闲置浪费,部分投资项目效益较低。2002年至2006年,5家企业累计投入11235亿元,用于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重复投资问题突出,网络资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且增加了企业的折旧和运行维护费用。
金融机构问题多多
国开行近60亿贷款
被挪用炒股炒房
审计署对开发银行总行和19家分行的审计结果表明,开发银行注重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大力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务和经营状况总体较好,但部分信贷业务存在风险,主要是一些中长期信贷业务的贷款主体不符合要求,一些贷款在抵押担保方面过度依赖地方财力等。
同时还发现贷款审查制度执行不严格,贷后监管不到位。此次审计共发现违规发放贷款91.04亿元,贷款被挪用245.72亿元,其中58.41亿元贷款违规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和领域。
农行243亿违规经营
审计署对农业银行总行及27家分行的审计发现,总行对分支机构在风险控制、资金清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监督和控制不力,造成分支机构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出现,这次审计发现的243.06亿元违规经营问题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分支机构,甚至有内部员工参与作案。如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农业银行辽宁省锦州市分行副行长郑凤来、黑山县支行行长刘福德等人采取借款和虚假贴现等手段,累计挪用银行资金31亿元借给一些企业和个人使用,有1.89亿元未收回,郑凤来、刘福德等人涉嫌侵占国有资金。
部分金融机构信贷业务
存在风险
截至2006年底,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基本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而且利用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形成的专业、资源和品牌优势,在商业化转型方面取得一定成效。4家公司累计接收政策性不良资产14195亿元,已处置11447亿元;收购商业化不良资产累计8012亿元,已处置1656亿元。但审计调查发现,4家公司处置资产回收的现金尚不足以偿还再贷款及金融债券利息,对公司持续经营有较大影响。
此外,审计署还对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总部及部分分支机构进行了审计,共发现部分信贷资金违规转入资本市场、违规压低保险费率等问题金额167.9亿元。对9家金融机构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共移送各类涉嫌犯罪案件线索43件,涉案金额141.62亿元,涉案责任人144名。目前已处理责任人1450人(次),纠正违规问题436.54亿元。
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还需细化
审计发现有376.87亿元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一是储备物资变价款收入32.46亿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全国网络统考考试费"8062万元未纳入预算,而是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二是2007年中央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343.6亿元未清理纳入预算。
部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
预算年初不细化
为细化项目支出预算,财政部从2001年开始要求建立财政部和中央部门两级项目库。但由于项目库不够完善,缺乏备选项目,财政部批复的32个部门2007年预算中,仍有385.41亿元项目支出预算年初未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单位,占这些部门财政拨款项目支出预算的42.8%。这部分预算需在年度执行中再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单位,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影响预算执行进度。
少数投资项目
审批把关不严
2007年,发展改革委向已实施政策性破产、财政部已安排了破产补助资金的4个煤矿,向两个煤矿的已完工安全改造项目,向已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且无国有股权的3家公司,共安排煤矿安全改造资金5824万元;2006年向不具备申报条件的北京市一家公司安排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400万元。
脱离进度下达个别项目
年度投资计划
中央储备粮信息系统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2007年1月才得到批复,但2005年就已下达投资计划6000万元,占投资概算的85%;国家博物馆改扩建项目2007年实际支出1.19亿元,但发展改革委在当年8月前就已下达投资计划6.2亿元,12月又下达2.96亿元,造成结余8.04亿元,是该项目当年支出的6.7倍。
审计署点名批评部委
●教育部、中科院等:
预算不细化等问题174.98亿元
●税务总局、广电总局:
重复申报项目多领预算3800万元
●统计局、质检总局等:
挪用资金2.63亿元
●贸促会、人口计生委等:
截留、转移资金2.49亿元
●商务部、财政部等:
2007年底共结余资金73.41亿元
●水利部、知识产权局等:
所属单位预算不细化等共9.81亿元
●农业部、国资委等:
所属单位重复、多报预算1530万元
●文化部、侨办等:
所属单位挪用资金3.31亿元
●国土资源部等:
所属单位截留、转移资金3.09亿元
●广电总局、卫生部等:
所属单位违规收费等收入33.64亿元
审计署:
税务部门征税成本仍然偏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精神,审计署对税务部门征税成本开展了审计调查,结果显示税务部门征税成本仍然偏高。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在所作的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审计署对18个省(市)税务部门征税成本开展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省、市、县三级236个税务局。近年来,税务部门在组织收入和加强成本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百元收入成本率自2002年起出现下降趋势,但因税务部门预算管理体制还未理顺、执行财务制度不够严格等,征税成本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人员支出水平较高。2006年,18个省(市)税务部门人员支出人均5.83万元,抽查的236个税务局人员支出人均9.06万元。二是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抽查部分税务局,超标面积占58%。三是无编制和超编制购置小汽车。抽查已实施或参照实施车辆编制管理的162个税务局中,有90个税务局超编制购置小汽车。四是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费控制不够严格。抽查的236个税务局2006年支出达10.55亿元,仍处于较高水平。
刘家义说,针对上述问题,税务总局正在逐项进行清理,依照规定处理,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