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由于历史、资源、产业结构以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辽宁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辽宁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是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等,大力发展服务业并不意味着放弃辽宁的优势而一味发展服务业。同时,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很多配套工作一起进行才能够实现。
    汽车销量下滑、房地产市场下行,这是全中国的情况,但东北尤其严重。英国《经济学人》不久前刊文称,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市2014年前10个月房屋销量同比大幅下跌26%,且该地区经济支柱的重工业也不再景气。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2014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在中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倒数几位,其6%的增速较全国水平落后1.4个百分点。更糟的是,2014年10月东三省工业产出同比仅增长0.5%,远低于全国7.7%的平均水平。
    其中,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装备制造、原材料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而如今辽宁的经济发展排名全国倒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辽宁缺什么?
    投资环境改善:由主导、控制、强势型政府变为管理、疏导、服务型政府
    不得不承认,从辽宁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很长时间里还需要投资拉动。因此,笔者认为,辽宁要善于吸引全世界、全中国的生产要素到该地区。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的投资环境目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市场发育不足、开放程度不够、产业层次较低、政府服务不到位、创新能力不强、投资效率不高,特
别是文化氛围和体制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大等。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建立一个学习型、服务型政府十分重要。如果说,强势的政府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10年是有利的话,后10年要实现全面振兴,需由主导、控制、强势型政府变为管理、疏导、服务型政府。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公共服务质量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评价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关键问题,
是决定投资环境好坏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更是社会回归规律和本真的过程。为此,辽宁人要多从已有的观念、发展路径、工作经验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思维谋发展,以创新的举措促工作,甚至改变一些文化习惯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好的投资环境。
    
加速补齐服务业短板,生产性服务业为重中之重
    由于历史、资源、产业结构以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辽宁经济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业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这是事实。据统计,2013年辽宁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8.6%,同期全国这一比重为46.1%,大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辽宁服务业落后和经济增长方式急需改变。
    
辽宁增长的典型特征是主要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一些发达地区则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辽宁今后确实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产业价值链利润丰厚的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品牌销售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加强。真正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辽宁产业竞争力。
    那么,如何在辽宁发展服务业?目前,辽宁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事实。辽宁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是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等,大力发展服务业并不意味着放弃辽宁的优势而一味发展服务业。同时,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很多配套工作一起进行才能够实现。为此,要促进服务业发展,辽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
    首先,由单纯注重第二产业向注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转变。今后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价值取向来说,就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中的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新兴的经济业态,并将这些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
    其次,由注重资本投入向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式转变。为此,技术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作用等方面在对地区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要不断跃升。
    再次,由注重硬件设施向注重软件环境的环境能力建设转变。辽宁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就需要全面优化辽宁人文社会环境,深入发掘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新的抓手,并更多依靠高素质人才进行推动。
    最后,由注重区域自我谋划向全国和全球分工的服务业优势打造转变。辽宁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通过广泛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打造出优势产业,包括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现代物流运输业等;通过构筑辽宁服务业的新优势,带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 张天维 为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