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778 5
2008-09-01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阶级斗争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CLASS STRUGGLES IN CHINA

清华大学留美学者 李民骐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博士,

曾任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系助教授,

现任美国犹他大学经济系助教授

沃勒斯坦和大卫科兹之中国弟子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与(改革前)中国国有企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不同?

(二)为什么要“改革”?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四)论产权问题

第二章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

(一)文化大革命

(二)官僚资产阶级和私人资产阶级

(三)1989年革命

(四)工人阶级反对“砸三铁”的斗争

(五)中产阶级

第三章 从合作化到小农经济

(一)合作化时期

(二)回到小农经济

(三)小农经济和农业停滞

(四)资本主义和小农经济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三)中国的新无产阶级

(四)资本主义和人民贫困化

(五)依附性发展

(六)国家和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七)跨国公司和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五章 资本主义和民主

(一)新权威主义还是民主主义

(二)资本主义民主小史

(三)依附性发展和民主

(四)腐败问题和社会动乱

第六章 中国革命的前途

附:自由派知识分子论市场经济、民主和革命

第七章 市场,计划,和社会主义革命

(一)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

(二)信息问题、激励问题和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三)革命中国的经验

(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行吗?

(五)阿列克·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阿列克·诺夫的批判

附录一 我怎样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附录二 大学生与革命

 

242542.rar
大小:(137.89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阶级斗争.doc


英文版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CLASS STRUGGLES IN CHINA

 

 

 

                                                                                  Li Minqi

                                                                 D32 North Village

                                                                                  Amherst, MA 01002

                                                                                  U. S. A.

                                                                                  Tel: (413) 546-3497

 

CONTENTS

 

 

INTRODUCTION                                                              1

CHAPTER I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11

What Is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How Is It Different from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the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14

Why the “Reform?”                                                                 2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24

On the Problem of Property                                                      29

CHAPTER II      SOCIALISM, CAPITALISM, AND CLASS STRUGGLES         46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49

Bureaucratic and Private Capitalist Class                                           63

The 1989 Revolution                                                                74

The Struggle against “Breaking the Three-Irons”                                85

The Middle Class                                                              87

CHAPTER III      FROM THE COOPERATIVE AGRICULTURE TO THE

PETTY PEASANT ECONOMY                                                92

The Cooperative Agriculture                                                     93

Back to the Petty Peasant Economy                                                101

The Petty Peasant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Stagnation                          102

Capitalism and the Petty Peasant Economy                                      110

CHAPTER IV      CAPIT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115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115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122

China’s New Proletariat                                                  124

Capitalism and the Pauperization of the Masses of People                         138

Dependent Development                                                  140

State and Chinese Capit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145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Chinese Capit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150

CHAPTER V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154

New Authoritarianism V. Democracy                                      158

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165

The “Corruption” Problem and “Social Chaos”                                171

CHAPTER VI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77

The Liberal Intellectual on Market, Democracy, and Revolution                185

CHAPTER VII      MARKET, PLANNING,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195

A Critique of Market Socialism                                               199

The Information Problem, The Motivation Problem, and the Socialist Social

Relations                                                                203

A Note on Alec Nove’s Critique of the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213

On Innovation                                                         218

The Experience of Revolutionary China                                    222

Can the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Work?                                      231

REFERENCES                                                               239

 

 

 

242547.rar
大小:(138.72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Class Struggle in China.do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 16:00:53编辑过]


squarekiss  金钱 +30  奖励 2008-9-1 16:02: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1 20:35:00
有益探索,已下载,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 00:39:00

任何现代经济要运行,都必须能够收集和处理数量庞大的信息。在市场经济中,这些数量庞大的信息是由几百万个私人生产者同时处理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市场社会主义者认为,如果要以计划经济来代替市场经济,中央计划当局就必须有能力收集和处理原来是由几百万个私人生产者收集和处理的巨大数量的信息。问题不仅在于中央计划当局的计算能力。更主要的是,很大一部分经济信息是以零碎的和分散的形式存在的。这些信息只有由数以百万计的人同时处理才能够加以收集和利用。由于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够收集和利用这样很大一部分经济信息,它也就无法进行理性的经济计算,计划经济也就无法合理运行了

书的作者并不是什么学经济学的。他们只通过从资本主义经济家批评计划经济那里听来的片段。而这些资产阶段的经济学家由于辩论不过别人,只好有意的误导、歪曲别人的意思。

兰格早就证明了中央计划经济一样有分散利用的知识体系。首先要说的是价格(计量体系)才是知识分散利用的开关。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价格代表的是一种“交换比例或物的服务”,而生产要素产权一体化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价格代表的是“可供选择的条件”。

中央计划当局可以通过试错法(摸拟市场的试错)或者数学求解法确定价格(计量体系),而价格(计量体系)才是知识分散利用的总开关,下边的组织只需按一定的成本组合原则确定资源组合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 00:49:00

有必要指出,有不少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市场社会主义者挑战。因此,他们捍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努力(主要是设计一些五花八门的技术模型)总是难免归于徒劳。因为,如果我们接受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市场社会主义者的出发点,并且同意只有用私人利益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那么,解决“激励问题”的唯一办法就只有设计一些“监督机制”。但是,计划当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必须掌握足够的有关信息,而问题恰恰在于计划当局没有能力收集和处理足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激励问题根本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在讨论效率时,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批评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没有抓住市场经济的效率损失的死穴。

作者显然没有研究过经济制度成本的问题。处在工业社会的企业,只要企业的规模一扩大,那么某些方面就会有效率损失,不可能指望资本家或企业的管理者对一个领域都进行监督,要监督就需要附出监督成本。

可以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和资本主义大企业是一样的,普遍存在官僚作风或者说是有同样的效率损失。

但有人会说把企业折解,一切都通过竞价和试错法来确定人力和资源的组合(也就是更加分散的私有产权)。这样做不说别的,光传导时间就会让工业社会解体,其效率更为低下。其实成立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交易等所耗的时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效率优势在于整体上组合效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1:04: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 01:03:00

作著最要命就是听了那些传宣的二手三手信息。

现实当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是故意歪曲的。计划经济中没有要素市场,但同样可以通过会计制度来找到合理的价格体系,合理价格才是知识、信息分散利用的总开关,才是集中控制的系统中分散决策取得成功性的关键所在。

现实对对计划经济的批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数据采集才是故意歪曲过的。

把计划经济学家的理论故意歪曲,并把这些歪曲的理论当作耙子进行批驳,当然能随意驳倒,但没有看其原著人的就受骗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1:07: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4 18:24:09
赞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