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6998 0
2015-01-21
《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王勤
摘要:近年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羌系迅速发展.东盟巴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
国^世后,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彤,啊。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垒球化的迸程
和中国一东舅由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双边经贸合
作前景广阔。
关键词:中国;末盟;经贸关系
中图分类号:r12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一1569(2002)05—0075—05
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东盟同家缝贸关系迅速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
加入Ⅳm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
响,它标志着双边经贸关系发腱将进八一个崭新的时期。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双边政治关
系友好,经济互补性较强,使双方在进出I二|型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卓有成效。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近年来增&毋速,自20世纪80年代起双边贸易年均增长20%。东
盟多年米保持了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仅次于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受亚洲盘融危机
的影响,1998年双边贸易有短暂的下降,1999年迅速回升。2000年双边贸易强劲增K,全年进出口
惯易颥达395.2亿美元,增长45.3%。2001年舣边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达461 15亿美元。在东盟国
家·h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1午双边贸易额达109.3亿美元。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
菲朴宾分别列第二、三、四、五位。同时,双边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年I?升。据统计,
1995—2001年,111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6.9%增至8 2%。其中,出口的
比重从6.4%增至6.9%,进口的比重从7.4%增至9.5%。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中,20世纪90年
代以前,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是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是原料性商品。近年
来,中国对东盟山几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逐年打大。2001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机电产品达
基金项目:教育部^克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世界羟井一体化与东盟经济发展》(olJAzDcJw005)阶
段性成果土~
作者简介:王勤,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

万方数据
《东南学术》2∞2年第5期
100.7亿黄元,占对东盟出口的54.8%。对东盟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同步增长,2001年对西j盟出
口的高新技术产品达47.3亿美元,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25 7%。而我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和
高新技术产品也大幅增长,2001年从东嘴进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J09.4亿美元和
83 76亿美元,占自东盟进口总额的47.1%和36.1%。
在相互投资方面,东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巾国对东盟的投资迅速增长。截止200】
年底,东盟国家在华投资项目累计达1.7972万项,协议外资金额534.68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
总额的7.2%;实际投人261.75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6%。不过,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
的影响,东盟国家在华投资有所放缓,在我国吸引外资的比重略有下降。与此|_J时,中国企业到东
盟国家的投资逐年增长。截止2001年底,我国企业共在东盟国家投资项目740项,项目总投资
Io.9l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 55亿美元。
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承包劳务市场,其中新加坡是中国外派海外劳务的最大
国别市场。2001年,中国公司在东盟国家签订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台作项目3833项,合同金额26亿
美元,完成营业额20.89亿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额18 3亿茭元,完成营业额12.03亿美元;劳务
合作合同额7.1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95亿美元。
二、中国人世加速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m)。中国人世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
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中国人世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不过,各国的
情形不尽相同。
首先,巾国人世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将带动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
中国力¨人Wm,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
济全球化进程,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巨大市场的开放,将为世界各国
的商品进入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八条件。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近邻,将最能享受中国经济增长和市
场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据Ⅳm秘书处估计,人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每年将有6—26%的增长速
度,从而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这种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将带动中国与东盟国家
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新加坡著名的证券公司大华继显研究公司新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中
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每年可为新加坡贡献约1.6%的国内生产总值。o伺时,中国的出口贸易平均每
增长l%,将带动新加坡对中国的出l二J增长O.5%。。另据有关报道,中国人世后,马来西亚出口贸易
预计将增加3560万美元,泰国增加1610万美元,新加坡增加1410万美元,菲律宾增加290万美元,
印尼增加277万美元。o
第二,人世后I=|=l国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将促进烈边贸易关系的发展。
加人m之后,中国将继续分步降低关税税率。到2005年,关税税率将会按照承诺降到发展
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下,工业品的进口平均关税税率将降至10%左右,并全部取消400种进口配
额。到2004年,农产晶的进口平均关税税率将降至17%左右。中围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
少,将促进双边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不过,各国的情形不尽相同。中国降低关税税率,对于印尼对

万方数据
《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华出口影响不大,对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有利有弊,新加坡则是最大的受益者。据新加坡学者研
究显示,中国关税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新加坡的机械与运输设备出口就增加99.282万美元,石油化
工产品j{j口增加26 982万美元,初级产品出口增加41.662万美元,其他工业品出口则增加33,6()1
万美元。“根据20()o年3月中泰人世谈判达成的双边协议,中国将削减包括39项农产品、12项水产
品和85项工业品的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因而泰同对中国出口的大米、糖、木薯、水果、水产品、天然
橡胶等将会增加。中国人世后将逐年提高对马来西亚进几棕油的配额,到2006年将从H前的15()
万吨提高至3lo.6万吨,之后将全面取消棕油的配额。中同进口关税的降低,也将有利于目j尼的棕
油、三台板、纸浆、纸品、树胶和热带农产品的别华出口。
第三,中国人世所带来的市场丌放将推动相互投资的扩大。
目前,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大多集q。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
尤其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鼓励外商到西部投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东盟国家对
·1t E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投资将不断扩大。新加坡大华继显研究公司新近的研究报告显示,1994年
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回报仅4亿美元,占新JJ丌坡国内生产总值的O.4%;1999年这一投资回报已达
3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该报告预测,新加坡在中国投资的回撤将继续上升,它将吸引
新加坡企业到中国投资。哆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与支持有实力和竞争力
的企业到境外投资i盐厂,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东盟围家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
重点地区之一,因而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将迅速增加。目J讨,已有85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公
司或办事处,并以此作为进入东盟市场的门户。4同时,包括天津中新药业、中国光大、中远投资、亚
洲创建、中国航油、电子科技软件、鹰牌控股、大众食品和联台食品等中国公司已在新加坡上市。去
年,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呈现急剧上升的势头。
第四,中国人世将推进双边其他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随着中国人世的进程,国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贸易投资障碍逐渐消除,政策透明度日益增
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服务业逐步开放,它将为中国与东盟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金融、旅
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在承包上程和劳务合作方面,作为中国最大的海
外承包劳务市场,中国公司在东盟国家承包上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将不断扩大,中国外派海外劳务
人员的数量也将日益增加。在金融业方面,随着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逐步开放,外国金
融机构将踊跃进入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这也为东盟日家的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窄问和市
场。在旅游业方面,中国承诺人世后3年内,逐步改变原有对外资进入国内旅游业有严格比例限
制的规定,允许外资占多数股权,外商进人,JJ困旅游行业的限制将大幅放宽,这将进一步推动双
边旅游业的合作。2000年,前律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从上年的19万人次增至42,5万人次。据新
JJⅡ坡旅游局的统计,截至去年底新加坡在中国旅游业的累计投资总额边6.18亿美无,这些投资
项目主要是景点开发、度假村、高尔夫球俱乐部、酒店以及交通运输等相关配套服务。o据中泰
两国的协议,中国人世后将开放旅馆、餐饮、旅行社等服务业,允许泰同的投资者在这些行业中
持有多数股份。在教育方面,中同人世后,教育的国际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步伐加快,市场在
教育资源中的配置作用将加大,这为双边杠教育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石¨}。东盟国家是海外华人的
主要聚集地,当地对华文教育有较大的需求,近年这些国家来华就学人数逐年上升。另一方面,
广—]
i静f
万方数据
《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由于东盟国家教育制度受西方国家影响较大,英文教育水平较高,已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当
地留学。目前,到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约在1.3~1 5万人,在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学生人
数已达8000多人。
三、中国人世后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互补与竞争
中国与东盟经济之问的互补与竞争,是决定和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人世后,双
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互补与竞争将出现一系列变化。伴随着各自要素秉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
势的演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将呈现新格局。
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f_1.电子产品均为出口的主导商品,并形成了各自的电子产品出
口的比较优势。东盟国家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处于相对优势,而中国在家用电器出口方面却
占有较大优势。在全部电子产品出口的比例中,工业电子产品所占比重,新加坡为lO%,马来西亚
为2%,中国为O%;电子组件与零Ⅱd什所占比重,新加坡为89%,马来西亚为70%,菲律宾为66%,
泰国为43%,而中国仅为15%;但在家用电器所占比重,中国占电子产品出口的85%,新加坡占
10%,马来西亚占28%,菲律宾占33%,泰国占57%。8因此,中国人f!i_后,在国内信息和通讯产业迅
速发展下,东盟国家工业电子厂商可以在中国找到潜在的巨大需求。同时,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也
将大量进八东盟国家市场。当然,随着中国和东盟电子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各自电子产品
出口的比较优势将发生变化,它们在国际市场和双方市场的竞争将加剧。
尽管中国人世将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投资,但是这种双向投资在短期内会存在一定程
度的非对称性。中国人世后,由于国内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投资障碍逐渐消除,政策透明度日益
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服务业逐步开放,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外商投资的领域血将
扩大。而中国吸引外资能力的增强,将会不同程度影响外资剥东盟国家的投资。尤其是金融危机后
东盟国家引进外资的持续减缓,部分外商从这些国家撤资转向中国投资设厂,它引致东盟国家官方
与民闸对中国人世后的撮大担忧。当然,中国与东盟在双向投资和吸引外资方面的非对称性,主要
取决于各自投资环境的优劣。中国人世后吸引外资的大量涌人,归因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日臻改善。
而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经济急剧波动,投资环境仍未改观,直接影响其对外资的吸引力。不过,中
国与东盟在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方面存在互补性,它们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会促使其不断改普
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各自吸引的外资将会逐年增多。
中国与东盟的出口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并以美欧为主要出口市场。由于出口
的商品和市场结构相似,双方的一些出口商品在第三国有重叠现象,存在一定竞争。例如,在泰
国出口美国的18项主要商品中,有6项也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商品;出口日本的lO项主要商
品中,有6项也是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商品;出口欧盟的13项主要商品中,有5项与中国出口
商品重叠。4在美、日、欧市场上,中泰两国重叠的出口商品分别有:自动化数据处理输入和输
出装置、自动数据处理器、冻虾及其制成品、珠宝制品、静止式变流器、水质家具;鸡块和内
脏、鸡肉、猫狗食品、新鲜及冷冻的鱼片、蔗糖原糖以及冰冻或烘干的软体动物;非工业用钻
石、传真机、广播设备和空调机。中国人世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在美同、日本和欧盟

万方数据
《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等第三目市场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
四、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2001年IJ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决定在lo年内建成“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同一东盟经济高官会,就来来建立中国一东
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行讨沧。双方决定成立中国一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对建立中国一东盟自
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进行深入时论。争取今年底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就该
框架协议达成共识。
中国一东劂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
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据东盟秘书处的模拟研究显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
国的出口增』JfI 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55%,它将为东盟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贡献0.9
和0.3个百分点。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场区内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度
提高,接近欧龃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各成员的区内贸易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
30%以上,区内外资比重也将显著提高。可见,。p围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双边经贸关系
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朱锫基总理提出,根据东盟一体化的需要和中国与东盟各
自的优势,把农业、信扈、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
域。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发展t1·国家,农业在双方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东盟的收
业合作儿有广阔前景。中国拟与东盟加强信息产业的合作,并将继续支持和参与“电子东盟”的建
设。中国与东盟在湄公河流域的_丌发大有可为,中方已承诺斥资500万.美元,用于湄公河上游{口f道
疏通工程,并以援助方式承建昆u月一曼谷公路老挝境内I/3的路段,还将继续支持泛亚铁路的建
设。这些重点合作领域的确市,为未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总之,中国人世之后,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