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ZF的行政化并不是导致高校培养优秀人才能力低下的唯一原因,那么在高等教育层面,还有什么原因呢?
  哈佛大学招生时,看中的并不是得高分的学生,而是有趣的学生。而最近他和海外回来的朋友交流的结果是,现在在美国,如果一名学生在高中阶段不搞研究和创新,根本没希望进入顶尖大学。
  高等教育阶段尤其应注重个性化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但看一下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做什么,依然是标准化的入学考试、标准化的升学毕业渠道、统一追求就业。换言之,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大学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但我们恰恰走了背道而驰的路。
  为学生留白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二年级本科生,这名学生说他目前在MIT教书。原来,在MIT有一个制度,允许每个本科生申请教一门课程,这名学生现在教授的是爱情电影,目前有23个学生,还配有一名助教。
  哈佛大学也有类似制度,他们在招生时,鼓励学生暂时不要入学,而是休学一年,学生可以旅游、做生意,甚至是躺在海滩上什么都不干。
  哈佛希望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寻找自己。事实上,无论是哈佛还是MIT,其做法的实质都是在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给学生留出属于自己的空间。这就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没有空间不可能真正的卓越,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这一点值得我们的大学认真学习。(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50123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