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分类
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一、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
二、奇穴
是指具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三、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等,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第五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一、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二、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
三、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所谓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