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938 0
2015-01-25

第十四节 权力分解与权力制衡

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集体的价值资源简单而且稳定,集体的决策、执行与效果评判的复杂性不高,集权性管理往往表现出较高的价值效率性,因此当权者往往集决策权、执行以、评判权于一身。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集体的价值资源越来越复杂多样,各种价值投入产出系统越来越动态多变,权力在行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对于权力的约束与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集权性管理所产生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从而迫使集体对权力运行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对权力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制衡。

一、权力分解与职务价值观分解

对集体权力或社会权力进行合理分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归纳起来,权力分解的益处主要有:

1、有利于提高权力行使的效率,使权力的运行不断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2、有利于权力在不同层次群体之间的均匀分配,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

3、有利于提高权力行使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

4、有利于加强对于权力的监督与管理,避免权力滥用。

权力是当权者在其职务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的,享有不同类型权力的当权者必然拥有不同类型的职务价值观,因此权力的分解必然表现为职务价值观的分解。

许多情况下,把集体或社会的权力分解为决策权、执行权与评判权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因此,职务价值观也可分解为决策价值观、执行价值观与评判价值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二、职务价值观的分解

对于个人来说,所有思想、决策和行为都是在相同的价值观的控制之下进行的,即决策者、执行者、评判者和利益承担者属于同一个人。然而,对于集体来说,决策者、执行者、评判者和利益承担者这三者往往不一致,分别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客观因素(决策者的智力因素或客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前提下,决策者未必完全代表利益承担者进行决策,总会因自身利益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偏差,即决策者的职务价值观与利益承担者的价值观未必完全一致,执行者的职务价值观与利益承担者的价值观未必完全一致,评判者的职务价值观与利益承担者的价值观未必完全一致。为此,把集体的职务价值观分解成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决策价值观”、“执行价值观”和“评判价值观”。

决策价值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对相关事物的价值率进行认识和判断,并按照一定的利益要求进行决策,决策价值观就是决策者用于控制、制约和调节决策过程中实际所表现的职务价值观。

执行价值观:决策执行者在执行决策时,必须对相关事物的价值率进行认识和判断,并按照一定的利益要求执行决策,执行价值观就是决策执行者主体用于控制、制约和调节决策执行过程中实际所表现的职务价值观。

评判价值观:效果评判者在评判行为效果并对其进行处理时,必须对相关事物的价值率进行认识和判断,并按照一定的利益要求对行为效果进行评判和处理,评判价值观就是效果评判者在对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判和处理的过程中实际所表现的职务价值观。

三、各种职务价值观的偏差

在理想状态下,集体的利益价值观、决策价值观、执行价值观和评判价值观保持完全一致,此时,决策者、执行者和评判者能够在主观愿望上(客观上的失误除外)完全地、准确地代表集体的利益要求来进行决策、执行和评判,而不受自身利益因素的干扰。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决策体制、执行体制、评判体制和利益分配体制的不完善性,任何集体的利益承担者、决策者、执行者和评判者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异,即集体的决策价值观、执行价值观和评判价值观都会或多或少地偏离集体的利益价值观,那么,决策者必定会出现一些决策上的主观失误(即有意失误),执行者必定会出现一些执行上的主观失误,评判者必定会出现一些评判上的主观失误,从而造成部分集体利益的损失。由此,提出如下概念:

决策价值观偏差:集体的决策价值观与利益价值观之差,称为集体的决策价值偏差。

执行价值观偏差:集体的执行价值观与利益价值观之差,称为集体的行为价值偏差。

评判价值观偏差:集体的评判价值观与利益价值观之差,称为集体的评判价值偏差。

显然,集体的决策价值观偏差、执行价值观偏差、评判价值观偏差越大,集体因决策失误、执行失误和评判失误所造成集体利益的损失就会越大。因此,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应该尽量使其利益价值观、决策价值观、执行价值观和评判价值观相一致,才能确保该集体的决策失误率、执行失误率和评判失误率达到最低限度,才能确保该集体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集体的价值观偏差度

由于价值观偏差中的每一个事物或元素的作用系数不同,各个价值观偏差量在集体的生产或生活中所占比重与分量不同,因此每种价值观偏差度并不等于所有事物或元素的价值观偏差的代数和,而应是一个加权代数和。

价值观偏差度:价值观偏差度等于主体的偏差价值观δW与作用矩阵X之点乘,用|δW|来表示,即

|δW|=δW·X                  (5-14

其中,X={χ1,χ2,…,χn}称为作用矩阵,χi表示集体对第i个事物的作用系数,它反映了这个事物所注入的价值量在整个集体中所注入的价值总量中的比重,反映了集体中价值资源在不同事物之间的分配比例。

价值观偏差度可分为决策价值偏差度、执行价值观偏差度和评判价值观偏差度三种具体形式。

决策价值观偏差度:决策价值观偏差度等于主体的决策价值观偏差与其作用矩阵之点乘。

执行价值观偏差度:执行价值观偏差度等于主体的执行价值观偏差与其作用矩阵之点乘。

评判价值观偏差度:评判价值观偏差度等于主体的评判价值观偏差与其作用矩阵之点乘。

五、权力制衡与职务价值观制衡

权力的行使是在当权者职务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权力制衡必然会表现为职务价值观的制衡。

1、决策权对于执行权与评判权的制衡。决策者在制订决策时要充分实现合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评判者的自由裁量权,尽量减少执行者的变通途径;另一方面还避免决策的僵化运用。既要加大执行者或评判者对于决策进行善意运用的可能性,也要避免执行者或评判者对于决策进行恶意利用的可能性。

决策权对于执行权与评判权的制衡,还表现为决策价值观对于执行价值观与评判价值观的制衡:决策者在制订决策时,必须要使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行价值观尽量地接近决策价值观,还必须要使评判者在评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评判价值观尽量地接近决策价值观。

2、执行权对于决策权与评判权的制衡执行者在执行决策时,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执行,另一方面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决策者和评判者反馈信息,并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具有更高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也使评判者的评判效果向有利于执行者的方向发展。

执行权对于决策权与评判权的制衡,还表现为执行价值观对于决策价值观与评判价值观的制衡:执行者在执行决策时,必须要使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从而使他所表现出来的决策价值观尽量地接近执行价值观;还必须对评判者进行及时的说明与解释,从而使评判者在评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评判价值观尽量地接近执行价值观。

3、评判权对于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制衡。评判者在进行评判时,要对决策中出现的某些缺陷进行及时的修正,要对执行中出现的某些不足要进行准确的指出,从而使决策以及决策的执行向着有利于评判者的方向发展。

评判权对于执行权与决策权的制衡,还表现为评判价值观对于执行价值观与决策价值观的制衡:评判者在评判决策时,必须不断地向决策者反馈决策的最终效果,从而使决策者所表现出来的决策价值观尽量地接近评判价值观;评判者在评判执行时,必须不断地向执行者反馈执行的最终效果,从而使执行者所表现出来的执行价值观尽量地接近评判价值观。

决策权、执行权与评判权的相互制衡,最终能够使其三者的职务价值观趋于一致。如果这三者的职务价值观都处于集体(或社会)全体成员的监督之下,那么就会共同趋近于集体(或社会)的利益价值观。如果这三者的职务价值观没有处于集体(或社会)全体成员的监督之下,而是“抱团取暖”、“官官相护”,那么,这三者的职务价值观虽然趋于了一致,却会远离了集体的利益价值观,这样的权力也会走向集权,造成更大的腐败,失去权力分解和权力制衡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