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获得
2015.1.14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予盾要处理,将矛盾处理好了,人就安全了。当然,人处理矛盾的能力是由被动走向主动的,但什么年龄段都需帮助。
那么,如何提高安全感呢?我这里通过几个例子,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例子1:我曾经常做一个梦:少年家毛草土砖屋里,几根木杆拦着的窗户外,魔头窥视屋里,但进不来;当我在屋外害怕了,我逃进屋里关上木门,就安全了。这说明,少年时期,家带来了安全感。人类早期通过洞穴躲避肉食动物,房子类似洞穴。
例子2:一年到半百的农户亲戚在城里打工多年了,也买了房,属于中型建筑企业的高层施工员,年薪近二十万,却仍在考很难考的证:据说此证拿到企业值十万一年,他也买了保险。他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安全感,也获得了幸福感。
例子3:据说,某人女儿到美国读书,毕业后也留在那儿,收入不错也按揭了房子,但回家很少。某人思女过度,在路上见到类似女儿的背影,常常不自觉跟随一段路程,醒悟后只能自怨自艾一番。老年人没与子女住一起,会没安全感的。
例子4:一老婆婆,童年被送给人家(少时丧母),少年当了苦力式童养媳,三十守寡(中年丧偶),独自抚养四个未成年儿子,靠打临时工、乞讨以及别人接济过日子,“解放后”搭把共产党分田分屋,终让四儿子均成家立业,孙男孙女一大摞(十多个);不幸,又晚年丧子:时仅四十出头“吃国家粮”的小儿子去世,又过十多年、八十高龄又病在床塌上靠子媳服侍二年多,终于安祥地走了。老人家一辈子历经了人间所有苦难,但她从不抱怨,更没有说过要放弃。老人家只是默默劳作、默默关怀、默默忍耐、默默地承受,如动物妈妈一样呵护喂养着自己的子孙。她不识字也不会讲大道理俏皮话,我也没听她哼过什么歌曲,她耳朵还有点背,但有一双天足能扛起重活笨活。这个老人家,就是我的奶奶。我觉得,她一辈子都不缺乏安全感,甚至根本就没怕过什么,因为她的母爱就是生来最完美也实现得最完美的动物式母爱。奶奶的母爱是最纯粹的动物本能,奶奶对生命的珍惜也是最纯粹的动物本能。我要问:我们生的本能还纯粹么?我们爱的本能还纯粹么?
例子5:和领导搞好关系,或加入一个团队,最好是加入一个领导兼头的团队:共同把持这个单位,并把这单位发展成一个好单位。即使把单位弄得有些差火,但小团伙肥了富了:不会吃亏。
例子6:挖公家墙脚砌自家围墙:如捞了钱就送孩子读好学校进好单位、或把弄到的钱投资或藏家里(钱壮胆、衣助威)、或投资移民到社会福利好的外国。
例子7:考公务员,相信进了政府一定衣食永无忧、多年媳妇能熬成婆。
例子8:混日子,无视未来、逃避现实,依赖口味满足、游戏刺激、惺惺相惜等等方式获得虚幻的存在感。
例子9:相信因果,尽量做好眼下事情,不在乎未来好歹,未来歹则恶报:是自己以前的错误招来的、是该还的,未来好则善报:是自己从善后应得的,活着就要日益向善行善。
例子10:认为改革社会比改善自我更有利于未来,因此,积极批判现状、认真寻找问题根由、科学地提出完善社会的方案,即使受到误解甚至打压也义无反顾,依然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