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微信有关华尔街影片的推荐,我在网上观看了影片《锅炉房》,关于股票经纪人的一部影片。影片内容不多介绍,一个辍学的孩子因为开了一个地下赌场,被某个证券经纪公司看中并录取,这个孩子以其聪明才智获得了认可,但最终因其良心发现,与FBI合作捣毁了所在的这个以欺诈为主业的公司。影片中,这家经纪公司主要的问题是销售根本子虚乌有的企业的证券,这也是他们暴利的主要来源。
我不知道为什么金钱总是与张狂、暴力、欺诈等负面词汇挂钩?在中国,资产管理、理财理念,才在逐步被更多人接受,而且这种需求正在增加,通过投资获得财富资本增值,已经成为普遍的追求。
就如我们看过的诸多有关华尔街金融类影片都基本类似。比如:华尔街、华尔街之狼、永无止境等等。贪婪的人性,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表现,如华尔街之狼中莱昂纳多扮演的角色,吸毒、妓女、贿赂等等,简直是汇聚了腐朽、糜烂等词汇的典型代表。国内金融行业是否如此呢?貌似虽然很火热,但还没有失态的表现(或者还没有被揭露?!)基金业内的老鼠倒是抓了不少。
回顾我国的证券行业,其实与这些影片表现的内容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1、如今的投资者应该要比影片中的人更理智和聪明。
影片中,都是以电话营销为主要手段,美国人或华尔街的客户似乎很容易轻信他们,如果冠以某著名跨国银行的名声,就更是会博得客户的信任。但在我国,基本都是以当面营销为主,客户可以通过网上软件来获得对某个上市公司的更多信息了解。甚至还有人专门拜访上市企业来获取投资的信息。
2、国内也曾经或依然注重电话营销。
影片中,经纪人与客户电话的话术,其实极具设计能力:虚夸自己的头衔和能力;用一个尚未公布的消息来钓客户的胃口;第一次电话交流后不急于成交,约定时间回访,甚至在客户有意向购买时依然控制对新客户销售的份额,让客户建立起信任;最终利用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将更大量的垃圾证券或仙股卖给客户,获取暴利。我们国内,目前以保险为主也依然在使用电话营销的手段,证券行业也有使用(尽管现在可能更多是网络营销、会议营销等其他手段,但电话营销依然在被广泛使用)。另外,电话营销的说辞也基本类似,用自己的专业或公司的名号来吸引客户,推销某收益高的金融产品,貌似还有点不如影片的人物的口才能把垃圾吹嘘成热门货(这大概是国内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管理等工作的缘故吧),卖产品给客户往往也是只顾不遗余力的希望客户可以买的更多才好。好吧,真心期待国内的电话营销人员可以多看看这些让人痛恨的影片,长点胡吹滥砍以外的心眼吧。
3、投资风险教育都有,华尔街的客户投资失败无人搭理,国内目前基本有兜底政策和刚性兑付等
我们国内也一直在做投资者教育工作,告诉人们买者自负的法则,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承诺,也已经有多起信托产品到期出现兑付本息的困难,但似乎总有人能够出手渡过难关。市场的风险承担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也是国内外投资者需要注意区别的地方,目前有些风险国内没出现,不代表不会出现。投资者对风险的提前预知和把控,是需要更多教训来学习的。
4、都在积极学习经典!
锅炉房这影片中,有个片段是经纪人们一起看《华尔街》,对有些台词都能同步脱口而出,可见大家都在积极的学习行业的先行者做法。想起国内金融行业也曾经推崇香港影片《夺命金》中客户风险测试的片段,并有公司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前一段,某证监会官员还提到《大而不倒》的教育意义要求各券商学习了解风险管理。好吧,看电影学习的方式确实会更有趣轻松一点吧!但是,我想说,还不如让大家买几本美国作家的砖头经典金融书籍,多钻研来得更多价值吧!
让老百姓获得更多资本增值,曾经是我国领导传达给我们的一个良好愿望,实现的道路上,咱们投资者大家都长个心眼,抽空看看这些华尔街影片,当作对自己的投资风险教育课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