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单位看重本科学历,激起公愤。细细看就会发现,基本上激起两大群体的公愤,一是本科不好的同学,二是纸上谈兵(或者说别有用心)的所谓教育专家,典型如熊炳奇。
1,信号传递模型看,学历是一个信号,向HR传递的信号。HR面对一个陌生的你,几分钟就要断定你,只能根据信号。
2,需求方决定信号的取舍。招聘市场,HR是需求方,类似产品市场的消费者,“名牌产品”不也是消费者赖以看重的一个信号?既然HR是需求方,那只能由HR决定所看重的信号。毫无疑问,HR会录取他所认为“更可靠”的信号。
3,当前环境下,学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但学历还可以细分:本?硕?博? 根据本科学校层次,硕士又可细分本科名校硕和本科非名校硕。那么,什么决定学历的可靠性呢?决定性因素有两点:一是选拔;二是培养。先说培养,国内大学的培养不知差别有多大,个人感觉不是太大,个人素质影响更大。但是选拔那就差别大了,而且研究生入学的选拔远不如高考,无论试题难度还是竞争人数(个别名校热门专业例外)。综上,研究生这个信号,虽然学历高了,但传递出的信号并非多么可靠。
那么问题来了,选拔难度本就不如高考,何况你不瞎糊弄呢(比如火热的湖大),这就是说选拔的规范性更不能和高考相提并论,高考还需要验血吧。
简而言之:1,理想状态下,招聘供需双方知根知底,信息对称,问题迎刃而解。
2,选拔难度,选拔规范性,培养的弱化,等决定了名校本硕信号更可靠。
3,根据信号进行甄别,也是概率问题,不能排除出身不好的牛人(高分调剂到二本的同学比比皆是)
4,却有能力的非名校牛人,建议多获得一些信号,比如财会可以考注会,这个就非常可靠。
还有,研究生招生太乱了,湖大你只是冰山一角,倒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