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124 1
2015-01-30

28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官网披露《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指出阿里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成为引爆淘宝网昨日正式叫板工商总局的“导火索”。28日下午,淘宝网发布声明称,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网监司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问题。


关于售假问题,马云回应说,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



打假课题,马云没有参考配方


事实上,阿里巴巴曾经饱受假货问题的困扰,最为严重的时候,淘宝曾经被美国USTR列入“恶名市场”名单;后经改进、重获认可,美国贸易办公室将其从上述名单中移除。而“淘系电商”如今已是超过10亿件商品的大平台,高速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在庞大的公司体量之下,被不断“翻出”的假货问题则是其中重要的课题。


阿里巴巴究竟如何打假呢?据了解,经过反复试错与经验积累,阿里巴巴已经构建起一套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打假模式:既包含智能识别和追踪系统、庞大的商品样本库和数据库、精确复杂的算法、强劲的云计算能力等大数据技术手段,也包括账号认证溯源、神秘抽检等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以及与消费者、商家、权利人和政府部门等生态体系参与者的联动机制。


建立假货识别系统 利用大数据打假


所谓“大数据打假”,简言之,就是通过智能识别、数据抓取与交叉分析、智能追踪、大数据建模等技术手段,将假货从10亿量级的在线商品中捞取出来。


从2013年起,阿里巴巴逐步建立了全球最专业的图片侵权假货识别系统,通过图片算法技 术实时扫描,识别能力超过国外同类图片侦测软件Google goggles和orcam。商标识别算法可以通过检测图片中的局部Logo,来识别图片中商品的品牌,进而判断该商品是否为假货。


发退货、登陆IP、商品文字、图片描述,交易,消费者评价、维权,权利人投诉,甚至是社交媒体数据等16个维度和特征的数据在被提取和交叉分析后,从中剥离出涉假信息……当一切都被能被记录和对比分析时,售假者的行为就会被追踪,变得无处可藏。


目前,通过阿里云大数据处理平台ODPS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阿里巴巴数据团队正在不断优化各种假货模型,已达到实时分析数据每秒1亿次的速度。这些模型对淘宝数百万卖家进行实时评分,识别出具有售假风险的高危用户和售假团伙。


建立动静态管理保障体系防控假货


网络DNA 认证体系、神秘购买抽检机制等一系列的动静态管理保障体系是阿里巴巴防控假货的第二道闸门。


据悉,淘宝网针对卖家的实名审核越来越严格,正在从“实名认证”转向“实人认证”。2014年淘宝的实名认证升级,目前有18道审核程序,根据用户不同情况,额外要求根据指定手势拍照、手持当地报纸拍照,甚至小二 电话核实等,在未来还将逐渐开发人脸和声纹特征数据库。以指定手势为例,库里有数十种随机手势,不定期地进行手势更新。


此外,阿里巴巴正在逐步打通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平台上的账号系统,建立卖家的售假信用体系数据库,当卖家历史记录达到危险值后,就会推送给客服做为处罚的判断依据。


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团队


除网络DNA认证体系保障外,阿里巴巴专门成立了一支总数超过7,000人的知识产权保护 管理团队,每天在网上巡逻举报侵权假冒商品。同时,阿里巴巴启动的神秘购买抽检机制,由数千名网络志愿者以普通买家的身份购买大数据分析追踪的嫌疑商品, 权利人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商品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和检测。


去年1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首度对外披露阿里巴巴多年来的打假数据: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团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额近6亿元。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30 22:40:17
就是一个集市,哪里来哪里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