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反对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的众多网民的悠悠之口,朱新礼以“品牌不应该有国界”这一说法来挡架。想来朱新礼是在套用“科学无国界”这句名言。
尽管朱新礼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坦坦荡荡,但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众所周知,在商业社会里,好的品牌是个能下金蛋的鸡,多少跨国巨头利用巨大的品牌资源,在商场上纵横睥睨,赚取超额利润。也正因为此,“品牌”成为知识产权中重点保护对象,品牌之争,也成为经济竞争中的一个高点。君不见,如果对品牌稍有侵犯,那些跨国巨头就会毫不留情地挥动知识产权的大棒。在他们眼里,品牌显然是有国界的。
不但在跨国巨头眼里,品牌是有国界在,对任何国家的企业来说,品牌都应该是有国界的。
培养一个品牌大不易,而我国不少好不容易“长大”的民族品牌,却不断被外资品牌吞噬,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但一直戴着“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的帽子。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中国制造缺乏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只能在微笑曲线的下端苦苦挣扎。
朱新礼要卖自己的企业,完全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容他人置喙。但用“品牌不应该有国界”的观点来包装,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打造自有品牌并将其推向全球市场,已经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共识。如果“品牌不应该有国界”的观点得到认同并被广泛效仿,无疑将是对“中国创造”的沉重打击。
中国要真正成为经济巨人,就需要更多联想、华为、海尔、李宁这样的民族品牌,也需要更多像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李宁这样的民族企业家。此前,朱新礼一直宣称自己在打造民族品牌,也以民族企业家自居。在卖掉汇源之后,朱新礼就和企业家告别,成了一个商人。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收藏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