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9783 69
2015-02-01
之前有朋友和我谈论什么是“敏感话题”,他们以为政治才是敏感话题,其他都可以。其实,政治话题压根就不用讨论,就像研究如何抢救接触三十万负高压电的人一样,不需要讨论,没有研究的意义。然而下面这篇文章,就值得深思熟虑了,有点类似之前有个朋友发帖,说自己的文章被《人资环》增刊,发到《PNAS》上。大家觉得这个话题算不算敏感话题?会不会被国内杂志接收?


研究显示华北雾霾平均令人减寿5.5年



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空气污染,将缩短北方居民平均寿命5.5年,并且会致使更多人群罹患肺癌、心脏病和中风。

今年1月份开始,北京空气污染越发严重,一度创历史记录。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人们大量采购空气过滤器、出门戴口罩;为体育运动建造的空气过滤穹顶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中国缺乏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历史数据,科研机构很少能够指出当前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这项新研究成果,是由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希伯来大学的教授,采用中国过去数十年的污染数据研究得出的。研究指出,1990年代,中国北方的空气污染已经减少了人们合计25亿年的寿命。

参与研究的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宏彬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取长期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反映出空气污染对寿命的影响,还能反映出空气污染将带来的疾病。”

这一数据表明,人类寿命因空气污染付出了高昂的代价。ZF应该增加投入来解决污染问题哪怕治理污染会牺牲经济增长。

李宏彬还计算出,北方空气污染降低居民寿命的幅度,犹如变向减少了北方1/8的劳动力。

过去30年,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环境污染让人们对健康问题忧心忡忡,因此渐渐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ZF已经收紧了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就目前来看,这些工作几乎没有扭转中国的环境问题。

这项研究报告出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比较了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淮河以北污染更为严重,因为政策上,北方人在冬季可以获得免费的煤来取暖。

研究者通过研究1981-2000年的污染数据和1991-2000的健康数据,发现每立方米空气每增加100微克的颗粒物,就会让人均寿命相应减少3年。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相比,淮河以北每立方米空气含有的颗粒物要多约185微克。

参与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chael Greenstone说:“我们发现,淮河以北的居民人均寿命会少5.5年。这项研究是建立在真实的中国污染数据、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数据之上,而不仅仅是推断。”

此前,大多数有关中国污染造成的健康代价都是在美国研究推断出来的,但在美国,其整体污染水平要低很多。(来源:金融时报)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7121325447629491.s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1 22:09:00
嗯,那个研究好像用的是断点回归法。中国点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代价的。美国无论哪里,任何季节都是碧海蓝天,因为他们尝过了污染的苦头,中国ZF被捧上天了,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几代人尝苦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 22:12:56
statax 发表于 2015-2-1 22:09
嗯,那个研究好像用的是断点回归法。中国点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代价的。美国无论哪里,任何季节都是碧海 ...
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我感觉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并不高深,但研究的结论很有意义,这说明idea很重要。
看了他们的研究,我感觉,顶级杂志,好好干,我也能行。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 22:19:44
征夷大将军 发表于 2015-2-1 22:12
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我感觉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并不高深,但研究的结论很有意义,这说明idea很重要。
...
嗯,好好干,顶级期刊上灌灌水是完全有可能的。顶级无非就是一些大佬灌水的场所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3 21:54:07
哎,我觉得这帖子不错啊,怎么没人看,我放点论坛币试试,欢迎大家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4 02:08:41
只是有时候国内普通学者得到某些数据的能力还不如国外学者,当然这不是没有好idea的理由,但有时有了好idea确实没办法去验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