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升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持续攀高的物价总水平自去年四季度起稳步回落, 进入2005年,物价涨幅进一步缩小。江苏扬州市城调队从长三角地区城市调查系统 网络交换资料得出结果: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价格调控成效显著,市场价 格总水平较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升,涨幅比上年明显回落 。平均价格指数为102.0%,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个百分点。涨幅比去 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0.8个百分点。物价的低幅上涨为长三角地区物 价运行在调控目标之内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消费价格水平运行呈以下特点:   一、江苏涨幅分别高于浙江、上海0.5和1.3个百分点   上半年,长三角1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102.0%。江苏8市价格总水平 平均为102.3%,浙江6市价格总水平平均为101.8%,上海价格总水平平均为101.0% 。江苏8市价格总水平比浙江6市的价格总水平高0.5个百分点,比上海高1.3个百分 点。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长三角15个城市中,常州、苏州、镇江、绍兴四市价格 涨幅较大,涨幅在2.5%以上,价格指数分别为103.7%、102.8%、102.7%、102.6%; 嘉兴、湖州、泰州、上海四市价格涨幅较小,涨幅在1.5%以下,价格指数分别为1 01.5%、101.1%、101.1%和101.0%;其余各市涨幅均在1.5%-2.5%之间,价格指数分 别为: 无锡(102.2%)、 扬州(102.1%)、南京(102.0%)、杭州(102.0%)、 舟山(101.8%)、宁波(101.8%)、南通(101.6%)。扬州市场物价在长三角15个 城市中位居第6位,比一季度后移一位,处于中上游水平。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分类看,上半年长三角1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四升四降”的格局,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娱乐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商品价格呈上升趋势,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上 升5.0%、0.6%、0.4%和5.2%;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 人用品类以及交通和通信类商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 .5%、0.8%、1.2%和1.9%。扬州各类价格指数在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中的位次有前 有后,但基本处于中游水平。   二、食品类价格总水平走高的动力减弱,涨幅退居第二   上半年尽管食品类价格上涨仍然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导因素,但上升 动力明显减弱。上半年粮食价格翘尾巴影响已逐步消除,油脂价格逐步走低,鲜菜 价格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肉禽蛋及水产品价格在去年高位的基础上继续上扬, 成为居民感觉菜篮子拎的重的主要原因。交换资料显示,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食 品类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上升5.0%,涨幅比去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 2.9个百分点。15个城市食品类价格涨幅均在3.0%以上,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超过 6%的有4个城市,分别为:常州(6.9%)、舟山(6.5%)、苏州(6.3%)、镇江(6 .3%)。其他城市食品类价格涨幅均在3%-6%之间,涨幅分别为:上海(5.8%)、无 锡(5.3%)、泰州(5.3%)、杭州(5.0%)、宁波(4.6%)、绍兴(4.5%)、湖州 (4.0%)、南京(3.9%)、南通(3.8%)、嘉兴(3.6%)、扬州(3.1%)。扬州食 品类价格指数在15市中位居第15位。   三、煤电油运紧缺带动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大   今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屡创新高,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下游产品汽油、 柴油上涨。特别是汽油零售价格一涨再涨,仅在5月下旬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略有 降价,但在6月下旬又出现了回升。目前,汽油、柴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10 %以上的涨幅。成品油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到运输价格、液化石油气价格大幅上涨 。上半年,受煤炭、石油制品、钢材价格上涨以及部分公用事业政策性调价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长三角15城市居住类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平均价格水平比去年同 期上涨5.2%,在八大类商品类别中涨幅第一,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 又一重要因素。居住类价格指数涨幅超过5.0%的城市分别为湖州(8.3%)、南通( 8.1%)、嘉兴(6.5%)、苏州(6.2%)、杭州(6.0%)、绍兴(6.0%)、舟山(5 .4%)、常州(5.4%)、无锡(5.1%);镇江、南京、泰州、上海、宁波和扬州市 居住类价格指数也呈温和上涨态势,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4.6%、4.2%、3.4%、3.2 %、2.9%、2.6%。扬州居住类价格指数在15市中位居末位。   四、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滞后影响开始显现   2004年以来,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上呈持续上涨态势,加上去年以来 电力、能源、煤炭、运输供应全面紧张,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上涨后传导到消费价 格领域逐渐显现。虽然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等热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保 持回落的态势,但降幅已有所趋缓。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主要工业消费品除烟酒 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6%外,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及通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 品类价格分别下降1.5%、0.8%、1.2%和1.9%。扬州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为101.8 %,位居第4位;衣着类100.3%,位居第5位;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1%,位 居第11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98.7%,位居第10位;交通和通讯类100.1%,位 居第2位。   五、政策性提价使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服务项目价格呈普遍上涨趋势。今年春季开学时江苏全 面推行“一费制”,将原来分散收取的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电教费、信息教 学费等项费用归并成“一费”收取。这种收费方式的改变照理是不涉及费用高低的 ,但从实行的情况看,在方式改变的同时,杂费提高 20%;另外,新增了信息教学 费。导致教育收费水平上升尤为明显。房地产价格上涨影响到房贷利率提高。同时 ,部分地区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自3月份以来升幅均未超过“两条控制线”, 从6月份开始,部分公用事业调价项目受“禁涨令”到期出台。给价格总水平上涨 带来压力。资料显示:长三角15城市的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指数涨 跌对半,平均指数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仅上升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呈上 升态势的城市分别是扬州(4.8%)、常州(4.0%)、绍兴(3.2%)、南京(2.5%) 、镇江(1.0%)、嘉兴(0.7%)。其他城市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指数呈下降趋势 。扬州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指数在15市中位居首位。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市场物价运行基本平稳。但市场物价是在去年高位上的 企稳。分析今年的价格走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还不容忽视。   1、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增大。由于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 控政策,公共事业和服务项目调价受到政府“两条控制线”的制约,使各种上调价 格措施出台的时间后移到2005年,目前部分调价项目已出台,下半年预计仍有部分 价格调整,成为下半年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   2、基础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价格总水平产生一定的压力。今年生产资 料价格延续上升的态势,煤、电、油、运仍然紧张,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相关企业 的生产成本膨胀,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滞后影响逐渐显现,工业 消费品价格可能出现反弹。   3、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基础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必将通 过价格传导作用,对下游产品形成涨价压力。燃料价格的不断上调,对居民消费价 格总指数的直接影响不是太大,但间接影响不容忽视,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与运输有 关的商品价格上涨。   4、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随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扩大消费需求力度 加大,将刺激价格水平的上升。   为此,笔者建议:各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价格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对粮油 、肉禽蛋菜、医疗、教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煤炭、石 油、钢材、棉花等能源、原材料和运输价格进行重点监测 ;重大公用事业商品和 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听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调整时机和力 度,充分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避免出现居民消费价格全面上涨的局面。 同时加强对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调控,防止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下游产品 产生过大的涨价压力。   预计长三角地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全年市场物价仍 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