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况
 
二、产业政策
 
三、行业现状
 
四、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
 
五、城市轨道交通发债企业评级分析
 
六、行业展望
概要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由于其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期长、票价由ZF制定,因此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多以ZF投资占主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现状看,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45个城市申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其中 39座城市已经获批,6座城市待批;共有20个城市(含香港)开通运行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2367.3公里。目前存在着轨道交通建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匹配度较差;设备技术水平偏低,国产化率和自主创新性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
从产业链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拉动区域内建筑施工、建材及特殊机械的需求;同时会带动周边沿线物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繁荣,并直接刺激商业、房地产和广告业的发展,形成“地铁经济带”,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发债企业看,因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多为ZF财政资金主导,政策支持力度大、区域垄断性很强,其主体信用等级与当地财力密切相关,目前发债企业背靠的ZF信用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主体信用等级基本分布在AA+至AAA。期限匹配上多选择发行中长期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入运营期后,为补充流动资金也会选择发行短期融资券用以调剂。多数发债主体以地铁运营收入作为主要收入,以地铁沿线土地等资源开发、上盖物业租赁、销售商品、咨询、服务等收入作为补充;利润总额对ZF补贴依赖程度非常大;另外费用化利息支出对利润的侵蚀和是否计提折旧、计提比例对盈利能力也影响很大。随着各地轨道交通线路逐步投入运营、线网网络效应增强,地铁资源不断丰富,企业获现能力和盈利能力将有所提升。
未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业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转变,多项新型技术装备和系统技术将获得应用。考虑到ZF对轨道交通行业在建设资金、运营补贴、偿债保障等方面的各项支持,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