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官半商的毛晓峰用实践证明了这样的现实: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因为垄断行业出不了企业家,自然也出不了银行家。
毛晓峰摔骨折的那一次,喝高了。与他同席的是部队军官,酒桌上的军官甚至比在战场上更有战斗力。毛的任务是拼酒拉存款,一壶一个亿,干不干?干!
这体现了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毛晓峰自认为是湖南人,尽管他从不说是三湘哪儿的。
他行事低调,待人和气,直到2012年才结婚,此前一直是标准的“钻石王老五”。但不时有风流韵事传出来,包括与民生的女员工私通;追女演员刚见面就送奥迪A4,这种豪气是有底气的——2009年,他以425万元年薪问鼎当年“最赚钱董秘”。
《环球人物》描述,毛晓峰的工作个性主要体现在四个字上:雷厉风行。同事说,他平时工作非常果敢,要求当日事当日毕。“15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对他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
2002年,年届而立的毛晓峰弃政从商,有文评价“今天看来仍然值得敬佩”。但这是一个误解,实际是因为他改小年龄,失去了政坛晋升的机会。这算是一起事故,发生在他就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前后。
查看他的简历,1972年出生,14岁年进入湖南大学,被描述为天才神童。硕博连读,26岁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改小年龄成了他的一大硬伤,也是政敌死死抓住的把柄。”
从学历来看,金融并非毛晓峰的长项,并且他志不在此,而是早年风生水起的仕途。专业领域的官僚化,在本朝不是例外,而是常态。
用“少年得志”来概括毛晓峰的仕途并不为过,于是,他的身上有了多重标签,学霸神童、“毛主席”、团中央新星。受湖南一位领导提携,他17岁就获得组织培养,18岁担任全国学联执行副主席,后挂职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当过县长助理和县委副书记,那时不过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