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3.没有生物圈的星球会遭遇更多的陨石袭击
2015.2.6
这个命题的产生源于星球表面气体成分相对稳定和星球成长速度决定因素的分析。
每个星球都有不尽相同的大气成分,且相对稳定,决定因素是星球表面核聚变的深度。恒星可能差别不大,行星则与宇宙射线的密度、自身质量、大气层的厚度有关,因为恒星表面进行的主要是正负电荷向化学元素的聚变,初级生成物是光子和数量大致相同的正反氢、氦元素,其中多余的、与恒星自身物质性质相反的偏电荷光子和氢、氦元素转化为宇宙射线,与恒星自身物质性质相同和聚变需要的光子与氢、氦元素会连续聚变为其他高端化学元素。宇宙射线的密度与远离恒星的距离有关,运动速度可能接近光速,与行星相遇会与表面物质成分引发一定程度的核聚变、核裂变,特别是与行星表面的初级化学成分和气体成分引发核聚变、核裂变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些初级化学元素和气体成分的来源也是宇宙射线。
据说地球大气边缘有厚达数千千米的热层,温度最高可达数千K,除了宇宙射线引发的核聚变、核裂变,我想不出其他原因。条件适宜,核聚变、核裂变可能连续进行,直到条件消失,并伴有化合反应,形成行星不尽相同的大气成分和地表物质成分,水分子和碳氢分子、甚至二氧化碳。地球相对稳定的大气成分与地球、太阳的轨道距离有关,决定了地球成为蓝色星球、海洋星球、生物星球、智慧星球。我们看到的阳光也与这种核聚变、核裂变有关,因为茫茫太空只有黑暗,我们才有夜晚。偏电荷光子可能具有选择性,转化为可见光需要条件,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宇宙的百分之五十。
宇宙射线连续不断,每颗星球可以接纳的气体成分却是有限的,逃逸和转化在所难免。生物是气体成分固化的重要原因,还有其他化合反应。水分子的转化和裂变也是必须的,否则地球就会被海洋淹没。
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是自然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是如何实现的,有待深入研究。
许多行星没有生物,甚至一定厚度的大气层,如何成长?陨石的光顾就会成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足够的陨石数量,小行星也可能有大气层,因为行星的质量受制于主星对偶层次偏电荷的质量,实体星球的偏电荷质量差会由气体偏电荷质量弥补,气体分子的离子现象超过固态物质。所以,星球大气层的厚度不是自身质量决定的,而是对偶星球、对偶层次偏电荷的质量差别决定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掌握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量与核内质子数量的对偶关系反应了这一规律,星系的形成、核力的形成都是这一规律决定的。星球成长的内生因素,则是星球内部的热核反应,星际正负电荷的对偶聚集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