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4260 6
2008-09-07

下面文章均来自人大经院网站(http://se.ruc.edu.cn/cn/

三人行都是吾师
——人大暑期学校学习心得之海外教授篇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刘绪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以止于至善。7月25日我一个人坐在人民大学明德楼“企业理论与制度变迁”暑期学校的专用教室(402),回味着此次培训的最后一课。三周的培训紧张而充实,开学典礼时杨瑞龙院长对黄埔一期的砥砺还依稀可寻,聂辉华班主任和杨其静老师每天的“晨报”通知仍历历在目。海外学者的传道授业、本土教授的中国案例、以及各位同学少年的敏而好学是我效用极大化的精神盛宴,而明德楼的基础设施、龙都宾馆的避暑套房以及每天二十的人大餐厅真的使学习成为了一件乐事,令人乐不思蜀。
但正如杨院长所云,学习的过程着实是痛苦的,虽然三位海外教头有意避开了浩繁的数理推演,或偏于机制设计在组织中的应用,或强调讨价还价理论背后的思想,亦或重于声誉与交易费用文献的前沿综述,我的自信还是受到很大的打击,初始的参照点不得不重新调整,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这让我们在开扩研究视野的同时,认识到了差距与努力的方向,我想这种感受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这可能是本次人民大学暑期学校请三位海外教授的原因之一吧。其中Kim Sau Chung(钟剑修)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现为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博弈论与机制设计。Stephen Chiu(赵耀华)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契约与组织理论。最后坐镇的Steven Tadelis更是Hart教授的高足,现为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企业与契约理论。三位教授都曾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水准一流。而本次暑期学校令我感受最深的却是三位教授的授课水平与职业精神。 
        Kim Sau Chung(钟剑修)教授是美国当年的明星博士毕业生,在机制设计与行为博弈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前沿(另外两位教授对他的评价),他为期四天的课程主要讲述了机制设计的三个应用(School Matching/Odious Debt/Loopholes in Federalist constitution)(原计划还有 Corporate Finance的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钟教授的开场白首先介绍了机制设计的核心理念,即把Game Theory向前推进了一步,由被动接受已有的博弈规则到自己设计一个game,接着回顾了机制设计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一个发展高潮,以及随后的反省,我想其背后的逻辑应该是追问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否可以设计,这是一个建构主义与自发秩序的问题。
凭心而论,听钟教授鲜活简明而又不失严谨的讲授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无论是十分复杂的引理证明,有趣的Gale-Sharply Marriage problem,学生与学校的配对问题,还是导入行为假设(unawareness)的法律设计,钟总能一语道破其中玄机,且不失一般性,期间还能结合自己研究体会说明一些建模假设中应该注意的陷阱,令大家收益匪浅。 
        Stephen Chiu(赵耀华)的授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讨价还价理论及其应用和制度共同进化理论。第一部分包括合作博弈理论基础、纳什讨价还价解的证明、以及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联结(Rubinstein(1982)alternative offer bargaining)。尽管这一部分比较抽象难懂,但是Stephen Chiu总是能借助通俗的例子和简洁的图式把概念背后的economic intuition 向大家展示出来,赵老师的讲解简洁明了,数理功底深厚,文章多偏于理论研究,善于用简洁的图形说明复杂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赵老师授课的一大特点。 
        第三周的主讲是Steven Tadelis,又一位美国当年的明星博士毕业生,他的讲授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An Economist's View of Reputation: Idea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Tadelis的讲座由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谈起,引出了市场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进而以契约的完备性为例,比较了无摩擦市场与有摩擦世界的区别,从而以Reputation 为论题提出了本次报告拟讨论的三个问题:
1. How should we think about “reputation”?
2. What will make reputation a possible mechanism that solves these market failures?
3. In what environments will reputational incentives work? 
        通过两人抬桌子的例子,Tadelis 引述了Reward and Punishment 的作用,继而在重复博弈的框架下讨论了Reputation 机制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当事人行为和信念的影响,其中包括重复博弈存在的多重均衡问题。在随后的讲座中,Tadelis 重点介绍了声誉机制新近的发展与应用(1.Life-cycle and dynamic effects, 2.Competition , 3.Size of the Firm,4. Electronic Market places: A designed/shaped institution 5. Linking Transactions, 6. Reputation for Expertise, 7. Empirical Studies)。 
        整个讲座逻辑清晰,干净利落,体现了教授本人对这一领域的谙熟于心。其中对我启发较大的部分是教授提出的Reputation Premium的概念,这与李维安和牛建波(2006)实证测度的公司治理溢价的思路异曲同工,可以为后者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个主题是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 Incentives and Transaction Costs, 这部分讲座是Tadelis 教授本次授课的精华所在(A Unifying Approach),教授从契约在经济活中的作用入手,以Procurement Contracts为例,系统综述了交易费用理论、代理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各自的核心理念,比较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作为Hart 的弟子,Williamson 的合作者,教授本人对上述三个研究进路显然做到了融会贯通,虽然只能当场领会其三层思想,自己也觉得十分过瘾,可惜整个授课三个小时,我们最大的获益也只能是感受而已。 
        Tadelis教授主要贡献在于借助Agency theory 较为成熟的分析框架,联结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Relationship specificity/adaptation)与 Property Rights(ownership/decision making right),继而模型化 contracting(adaptation)cost,提出可供实证测度的命题和假设,并介绍了自己利用加州建筑公司的合同以及Highway construction(survey Data)进行的实证研究,难能可贵的是,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数据收集、处理以及模型匹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规范、严谨的治学风范和耐心的讲解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借用 Tadelis 教授的结束语,契约理论蔚为大观,短短数日的讲座旨在为学员提供一个general map, 以供学员按图索骥,待日后深入研究。我想这也可能是自己本次暑期学习的一点遗憾,三位顶级教授的轮番解惑固然可以避免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但是每一个人的传道授业却不能充分展开,自己也只能浅尝则止,余味无穷,但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杨瑞龙教授戏称本次人民大学的暑期学校是企业理论与组织研究的黄埔一期培训,或许日后二期、三期的主题会更为集中,更加解渴。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李稻葵教授、姚洋教授、白重恩教授以及杨瑞龙教授的中国制度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内的制度变迁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与支持,前辈们的探索令我们学员深受启发;人民大学的吴汉洪教授、孟捷教授、方福前教授、周业安教授、杨其静老师和聂辉华老师以及李涛老师等老、中、青结合的精彩报告更是使得本次暑期学校锦上添花,彰显了人大经济学院的研究实力。刘和旺老师、胡进老师、安岗老师和孙波师兄勤奋进取、百尺竿头的叮嘱,王永进、刘自敏、王昊、周绍东、张三保、张巍、左翔、韩忠元、吴锦宇、王宇峰和周末等学员扎实的基础和敏而好学精神令我领略了兄弟院校同学的风采和完全竞争的紧迫。可以说,契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盲人摸象)的工具,也为我们搭建了结识良师益友的平台,感谢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感谢人大暑期学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7 13:24:00
夏日花开
——2008年“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暑期学校学习心得

湘潭大学商学院 宁静婧

        短短的二十多天全国“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暑期学校课程若弹指一瞬就过去了。才刚刚踏出明德402教室的那张门,我就开始不舍,还没有踏上归途,我就开始怀念。怀念愿意倾囊而出的老师,怀念耐心敬业的班主任,怀念阳光帅气的助理,还有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伙伴们。细细想来,每天从早到晚接受台上名师的谆谆教诲,大脑不停歇的高速运转,不能不说是人生一次难得的经验,更是一种意志的考验!
        早起晚睡的生活,和上行云匆匆的脚步,刚好踩上了暑期学校如火如荼进行的旋律。在此次暑期学校中,我领略了众多名师的风采。有些教授侃侃而谈,信手拈来,逻辑严密,层次清楚;有些教授讲课幽默风趣,可以将深奥的理论辅以案例讲得明白易懂;有些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在企业理论、数理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还有些教授风度翩翩,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个班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一些关于企业理论的前沿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此次学习,众多名师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看到了无比广阔的天地,就像在盛夏,阳光灿烂,野外繁华遍地,仿佛进入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我深刻体会到企业理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其推理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折服。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争议,但我认为这也恰恰就是其魅力所在——她提供了争论与讨论的机会,提供了发展与改进的可能,在这块宽广的领域内永远充满惊喜!
        《大学·礼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这次暑期学校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多么的美好,而学术的交流又是怎样的一种弥足珍贵。听同辈讨论论文,欣赏他们的思想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除了对他们敬佩赞叹之外,跟多的是感到一种压力,因为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总之,我很幸运,有幸参加此次暑期学校,感谢人大经济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感谢各位名师的精彩授课,感谢班主任的不辞辛劳,感谢伙伴们的帮助。正是你们,让知识的花朵,在夏日绚烂的阳光下熊熊绽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13:25:00
走进前沿 受益匪浅
——人大“暑期学校”求学回顾

复旦大学博士生 左翔

        我刚刚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毕业,下学期将去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非常荣幸能被录取到人大举办的“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研究生暑期学校。在二十天左右学习过程中,有机会能听到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授课,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交流,我感到收获多多。
        正如杨瑞龙院长说的,这次暑期学校最精华的部分是请的三位在北美和香港任教的老师的短期课程。第一位出场的是在机制设计学术重镇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的Kim Sau Chung(钟剑修),可以说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学者之一。他选讲的几个机制设计的Application,都是非常重要,也是有稳定定理结论的topic,同时也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经济学的智慧和魅力。比如匹配理论,正是国外研究的热点,它的特点是离散选择和没有价格机制,这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正是传统理论所忽视的,而Gale-Sharply机制设计非常精妙,结论也十分强大。再比如最后讲的他自己的一篇工作论文,将新兴的行为经济学融入到机制设计中,从宪法设计故意留白入手讨论了不完全合同的内生性问题,即不完全合同可能是由于谈判双方的有限理性而故意采取的策略性行为,而非由GHM框架下认为的客观因素造成的,这给我的智力冲击非常大。难怪听说杨其静老师这样优秀的年轻学者都感慨:“想不到博弈论还可以这么玩”。我已经决定回家一定要好好读读,开学后在我们同学自发组织的讨论会上报告这篇优秀的论文。
        第二位授课的老师是香港大学的Stephen Chiu教授,他主要讲的是讨价还价理论和Bowels的演化经济学。前者是在公司金融、契约理论和对人们合作行为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后者则为我们理解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动态化的视角。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治学精神,我在下课问了他一个问题,他回答说还没有见到谁做了相关研究,想了20分钟后,他又走到我的座位旁,说了他想出来的初步结果,并鼓励我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作研究。这真的让我见识到一个严肃的经济学者应该有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教学相长的良好的学术氛围。
         最后一位是名气最大的Tadelis,他主讲声誉机制和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于前者,他主要从重复博弈和贝叶斯法则修正信念两个方面来讨论,对后者他讲了自己的一篇论文,将委托-代理理论中可契约化的变量由产出(质量)这一维拓展到“决定”、工作时间等多维,得出了一些很好的结果,有利于我们理解组织的形成。同时,他也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权威,还给我们讲了他关于这个领域的一个综述。遗憾的是,我的英文听力一般,对这个领域也不熟悉,所以听的很模糊。将来一定要下大功夫补英语,否则有好老师的课也吸收不了,实在可惜。
我觉得像暑期学校这样请国外一流的学者讲授他们研究领域的ABC是非常好的方式,这会给年轻学生开启一扇门,大家可以选择一个领域继续自学下去,甚至作进一步得研究。“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是这个道理,有好老师引路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在听了Kim Sau的课以后再读一篇发表在AER上的关于匹配的论文就轻松很多了。
        除了国外的教授的短期课程以外,这次暑期学校还请了不少国内的优秀学者来讲座,他们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的规范方法研究中国转型问题的专家。姚洋教授的“中性政府”理论和杨瑞龙教授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理论都对当前的中国改革有深刻的见解。不同的是,前者更多是基于博弈论分析的结果,即如果一个社会是相对公平的,政府选择不与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结盟将是占优策略。后者则基于扎实的调研和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即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是在财政包干制下,地方政府官员有很强的激励去进行制度实验,一旦成功再获取中央政府的承认。李稻葵教授讲了他最近的关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他关于劳动收入所占GDP比重呈U型曲线的假说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我个人认为,目前海归学者中白重恩教授是做得非常优秀的,他最近关于过渡机制的一系列文章不管是实证还是理论模型都做得非常扎实,不断地在国外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当然,人大的一些青年学者如周业安、杨其静、聂辉华等老师的报告也非常精彩,他们的论文或综述都显示了他们非常好的经济学功底,只是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暑期学校里,很多老师同学水平很高,与他们进行了交流,经常有思维的火花被碰撞出来,使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最令我惊讶的是从湘潭大学的几位同学得到的关于他们也在做实验班的信息,毋庸讳言,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相比,他们的求学和研究环境有一定差距,但他们实验班老师同学对经济学的热情和执着却令我们很多在有优良环境的研究生们汗颜。我还有幸点评了一篇由杨瑞龙院长和尹振东、桂林博士合作的一篇论文,主要从博弈论的一些概念和技术上提出了一些疑问,而当时复旦大学的年轻教授陆铭老师碰巧也被邀请作为点评嘉宾,他和其他年轻老师的点评在思想上就明显更深刻一些。钦佩之余,我也看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我也非常感谢主办方给学员提供了如此舒适的食宿环境,能让大家安心学习。获得优秀学员也让我感到莫大的鼓励。希望暑期学校能越办越好。总之,在这个七月我走进了制度经济学的前沿,受益匪浅,也认识了很多朋友,真是非常愉快难忘的经历,可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和经济学大师以及同学们多留几张合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13:25:00

领略大家风采,博取众家之长
——2008年人民大学暑期学校侧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张三保

        早在2006年10月间,时值各大高校保送研究生投递材料与面试之际,我怀着忐忑之心,一月之内自武汉两赴京城。许是机缘巧合,我当时就在人民大学落脚。
        与暑期学校结缘,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人大经济学院在企业理论领域研究成就的关注:杨瑞龙教授主编的《企业理论:现代的观点》已是内地高校学生了解企业理论研究脉络与前沿的窗口;杨其静副教授的博士论文《企业家的企业》获得了05年全国百优并公开出版;聂辉华老师以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研究崭露头角,发表了一批卓有建树的研究成果……
        不能不提的是,主办方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并延请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学者前来讲学。暑期学校的课堂是开放与包容的。这种开放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学员可随时发问,不留问题到课后;授课主题多元,不过于局限某一微观领域;授课内容长短结合,有简短主题演讲,亦有连续专题授课;学员互相点评论文,增进了沟通与交流。
        包容则反映在学术思想的多元上:单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总结而言,李稻葵教授从经济发展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来阐释;姚洋教授从中性政府的角度来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杨瑞龙教授则谈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与作用。大师们的观点有重合,也不乏摩擦出的智慧火花,让我们这群志于研究中国问题、推动国家进步的青年学子饱尝了一顿顿学术大餐。 
        作为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虽对博弈论与机制设计、中国制度变迁等相对宏观的领域不甚明了,但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关于企业理论的相关课程,则实实在在地让我找到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的差异,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通过二十天的相处与学术交流,我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为将来的合作研究与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 
        人大是大气的。没有母校珞珈山下东湖的壮阔秀美,没有康乐园前珠江的源远流长,明德楼侧的一勺池以其怡然之态,独展吞吐三江之势。感谢主办方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衷心祝愿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理论研究中心蒸蒸日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0:00:00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5 17:13:00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