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有关外汇的书,不过结合实际,美元石油这两个字眼出现在我面前,众所周知,为了解决次贷危机,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美国将美元利率大幅降低325个基点至2%,大大拉开了与欧元利率4.25%的距离,利率差达到了-2.25%,市场抛售美元资产造成美元一路贬值,成就了金价的暴涨。
先前下调利率除了担心经济的下滑更多是为了释放流动性,利率下调导致美元区和非美区之间的利差扩大,导致美元外流使美元贬值,以美元的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就很自然了,所以很多人说石油的上涨和美元的下跌有着相关性。但是你们不觉得这种涨跌太快了吗?直至我了解货币无偿发放,我才有了个有趣的想法,不知道对不对,但真的很符合实际。这里有两个概念,货币无偿发放和货币注入点。
让时间倒退到2007年,好吧, 我不相信美国作为这么出色的国家居然连自己的两房出现危机都无法预料,格林斯潘早就有所诟病就可为证。那么假设美国知道次贷会出问题,而且马上就要爆发,那么他们会做什么反应?就像他知道一笔生意要亏了,那么,他得从另一笔生意中赚回来。基于货币无偿发放这一想法,我猜测,美国可能印制了大笔的绿色纸头,用它到商品市场上去买石油,因为,这笔货币不是基于市场而发放的,而是美国重新发放的货币,完全没有成本。那么他们所买的石油就是免费获得的。与此同时,作为货币注入口的石油市场出现了价格上涨,接着,美国再下调利率,引导市场资金投向石油市场,好了石油上涨,金价上涨,商品市场全面上涨。而新投入的美元造成货币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