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710 3
2015-02-08
业务员和各种难缠客户讨款技巧,一般来说,在开发客户的过程中,业务员常常会遇到的五类难缠客户,也即是愚、刁、横、冷、赖。

愚顽型客户
  以中国的现实,目前商界可称为“儒商”的寥寥无几,各地洗脚上田来经商的占了绝大多数。有句笑话:小学毕业生在当老板,初中生在搞管理,高中生在流水线上,大学生在办公室当文员,研究生在国内搞家教,博士生在国外给人洗碗。虽然说着令人心酸,却是残酷的事实。


  以我的观察,各地做经销商这个层面的人,至少有七成达不到高中或中专文化层次。当然,文化程度的高低不能说明什么,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优秀经销商,他们天赋很好,人又勤奋,会结交人,脑筋灵活,结果在当地日积月累、做大作强了,成为当地商界之翘楚。

  文化低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和习惯。所谓“愚”,就是不肯学习,不肯接受新生事物,视野狭隘,不敢尝试任何新品牌。所谓“顽”,就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以成见看待任何新观念、新模式。业务人员最怕遇到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类型的人,油盐不进,让你一拳打在棉花上;磨破嘴皮,结果多是白搭。

  方法:对于“愚顽”型的人,需要的是耐心,特别是要用简单、朴素、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也许你觉得和他打交道很累,但他听到你神侃品牌、管理、企业文化、现代科技,他也许更累——你尽可以走了,因为他听不进去,也没有兴趣。你别试图给他洗脑,弄不好呛水的是你自己。打动他最简单的办法,是让他看得见摸得着,即:引导——你的产品及网点让他看得见,让他可以比较;承诺——把实在的配送服务和可以计算的利润讲清楚,让他感觉能摸得着。其实,这种人除非你没有机会合作,假如成功合作后就会觉得很好:他是死脑筋,你不用太多的维护,他也会跟你走到底。

这刁钻型客户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与人为善、比较好相处的,但也有少数人,十分乐于为难人,故意刁难你,从而获得人生的快感或事业的成就感。这种人,往往对你的行业、企业、产品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属于一知半解,典型的“半桶水”,却偏偏自以为聪明,试图捞小便宜。

  总结:永远不要用最善良的心愿去揣度客户,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两点:一、在产品出厂之前,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流程设计,各环节都要严格规范。“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要给任何人挑瑕疵和找纰漏的机会。二、俗话说“买家哪有卖家精”,我们的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一定要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武装自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这样,那些半通不通的客户试图往你眼里掺沙子的时候,你才可能揭穿他的鬼把戏。

这横蛮型客户  当今社会不乏横蛮之辈,尤其是某些有点钱的暴发户,其自我意识极容易膨胀,他甚至有种错觉,可能觉得地球都能因为他的势力而停止转动几秒。

  办法:横蛮的人不好对付,因为暴力手段有时是防不胜防的。但是,还是必须要有对策:一,在真正实施暴力之前,任何一丝讲理的机会都要争取;讲理一定要讲到点子上,要直接、干脆,打动对方,而不是把是非曲直纠缠不清。二,迫不得已一定要及时报警,要妥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相信任何货物损失事后还能通过法律手段挽回。当自己处于弱势时不要试图以暴制暴,走为上,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冷漠型客户  在企业培训课上,老师们讲的最多的,是如何处理好客情关系;各级领导告诫最多的,也是要千万不要得罪客户。实际上,谁会莫名其妙去得罪客户呢?但有的客情关系,却并非你想处理好,就能处理好。

  我在广东普宁就有这样一家客户,生意做的不错,听同行介绍说,该老板娘十分厉害。从开始接触到合作至今,已经六个年头了,有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6 年我对该店的拜访累计不下80次,其中遇到她本人不少于30次,按潮汕人的习俗她亲自泡茶待客的不超过3次;她主动开口和我说话的不超过5次;我说话她搭理的不超过20次;她仿佛曾经对我露过笑容的不超过2次;告别时说过再见的不超过3次;她谈到产品质量或价格问题的时候0次;谈及市场竞争0次;问及厂家情况0次;主动报货不超过3次。

  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公司员工也形成了相似的风气,对上门的顾客满脸堆笑,曲意逢迎;而对供应商,一转眼就像借了他白面还了石灰,没个好脸色,更无好招呼。幸好她的老公还算正常人,只要他在,有事没事都能简单聊上几句。否则,做业务上门的人,不是被白眼冷死,就是被话语噎死,至少也会自己郁闷而死。

  话又说回来,你自己心里爽不爽不关她的事,她的销量还真的不错。尤其难得的是,她付款真的够爽快。也许是看在银子的份上,自己憋屈了六年,却合作了六年。如果现在有人建议干脆砍掉她算了,我想自己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别人缺个笑脸嘛!

  方法:这种人很精明,他认为你供货给他是为了求利,他卖了你的货,而且付了款给你,就不欠你的了,所以,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态。我们一定要做到:一、无事不登三宝殿,非要拜访的话,一要言之有物,二要开门见山,三要言简意赅。二、不要自作多情,就事论事最好,别拉家常攀关系谈交情。三、别以为这种人不和你谈业务,他就不关心业务,请你一定要把质量和价格这两个核心要素掌握好,性价比是他还允许你在他门上晃的法宝,有了这法宝就有了护身符,你再晃荡十年也无妨。四,既然他不认为专业服务是必须的,俺也没必要自讨不趣碍他的眼,要去,就趁中午他出去吃饭的空挡去!催款也不必电话了,干脆发条短信好啦!

耍赖型客户


  看过格力总经理董明珠的《棋行天下》,她当年是从小业务员做起,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去安徽铜陵讨款,那边一家大客户欠了格力空调公司四十几万,仿佛无事一般。明珠同志吃住到他公司附近,天天到他公司搞扫地、端水等义务劳动,广泛结交他公司的员工,最后,该老板的下属们被感化了,联合起来协同董明珠逼债,结果成全了董明珠同志的一世英名。


  任何人都怕自己遭遇老赖,问题是商业活动中这类人着实不少,绕不开回避不了,让人头痛让人心痛。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对策:

1、事先预防。

  虽说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当老赖,某种意义上老赖也是被处境“逼”出来的,但一个人要走上“疑似老赖”的道路,必然有很多迹象!常常有三点最危险:一是赌,有的人很喜欢赌博,如赌足球、赌六合彩、赌三公等,你寄希望于他赌赢了才来归还货款,十分危险,因为十赌九输;二是嫖,有的人喜欢在外面包二奶养小三,往往是家庭稳定的地雷,一旦家庭解体,他的生意将遭受致命一击;三是贪,有的人背弃了“不熟不做”的生意准则,盲目上马一些项目,不断扩大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相当大。这些情况你固然不可能都全盘掌握,但多与同行业中的人交朋友,从旁人口中一定可以了解到。有一个从福州到南昌江西省建材大市场做生意的人,他的业务能力相当强,曾经风骚一时,他的舅子还是南昌当地商界名人。但他从老板最终沦落到提一桶白乳胶换两瓶啤酒的田地,完全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赌徒。

  每家公司都要求考察新客户资信,怎么考察?就是要多看,看他的店面,观察其人流、物流,看他的仓库,观察其库存货物量及出货进度;另外,一定要多问,问他的同行,问他的客户,甚至问供货商!多收集信息,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2、过程控制。

  对于已经开始合作的客户,必须把回款作为考察客户的首选,而不是把销量作为首选。业务人员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结果吃亏了。

  我记得有个企业老总曾经教导过:“如果是做不要收钱的销售,那一定是天下最美好的工作。”是的,你的货不要钱,难道还愁销售吗? 有的客户销售的进度不错,关键是回款一拖再拖,前款未清,又在报货;承诺了还没兑现,又要货了。是喜?是忧!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提供货物给他,就是支持他盈利;我们的义务和职责已经履行到位了。那客户也有义务和责任必须履行还款承诺。发现此种情况,必须及时了解真实原因,当断货就要果断行事,不能进入恶性循环,以致欲罢不能。通常的办法是对客户实行信用额度管理,分A、B、C、D几级,任何客户均只能在授信额度内操作,一达到临界值就亮红灯,解决好之后再继续供货,否则免谈。

3、事后补救。

  对于疑似烂尾的客户,解决的办法应遵循“先礼而后兵”的原则。

  礼:尽量加大拜访密度,给他无形的压力;同时可以多从语言上捧他,维护他的自尊;也可以对其亲人进行善意的感化,让他们替你说话;还可以发动他的朋友及关系好的客户,侧面进行攻心,游说利害关系等等。总之,在他负债若干的情况下,能够优先全额或大部分偿还你的应付款,将直接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兵:一定要在商务往来活动中,保存好发货单(签收的回单),月度对账单,铺货正式欠条,供货协议或合同等;对方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等,有条件都要备案。这些是法律保证文本。另外,对账单或欠条的法律效力只有二年,一定要及时更新。到了打官司的程度,可以说企业一般是包赢的,但官司赢了不一定能收得到钱,也是事实。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在前面考察客户之时多下功夫,在合作过程中密切控制,在发现不良征兆后及时跟进和妥善处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8 08:44:17
学习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8 08:59:53
也很不容易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8 09:05:24
I believe you have spend a lot of energy on this kind of issue.
You also have other stuff to handle, right?

How about delegate this stuff to the 3rd party.
Sell your account receivable to the professional agency. give them discount.
By this way, you could concentrate on your value-add process.

Generally speaking,
you could never get 100% A/R back.
Take it eas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