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09-8-19 09:56:08
环境因素也很多,比如说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9 14:50:31
有这个可能,但是时间是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9 23:20:51
这种问题 啊 ~~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0:59:06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18050&page=24&from^^uid=1171570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18050&page=24&from^^uid=117157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0:59:36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18050&page=24&from^^uid=1171570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18050&page=24&from^^uid=117157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11:27:09
多俩心也不错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08:45:55
jsczgodhan 发表于 2005-7-29 06:48
以下是引用JackieYan在2005-7-28 10:06:29的发言:

不会
势均力敌
说不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的决定,并非单纯的市场因素。
这和中央的决定关系真的不大,三十年前,中央的决定或许能起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央能做得更多的是顺应市场,顺势而为,最多也就是引导发达地区带动一下欠发达地区,要想一下子改变基本面,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7:37:05
我觉得重要的因素是人才因素,政府的配套措施远不抵,愿意承担风险和具备商业素质的企业家的力量,迄今为止,我还未能发现中国其他地方能有如此多的诸如新浙商、苏商以及有待崛起的徽商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3 19:07:44
历史原因不好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14:08:14
自古,南方经济就比北方发达,除了人文,还有地理因素,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气候和地理条件会导致不同的思维和劳动生产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14:17:00
不好说, 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20:42:54
国有经济的中心可能会是环渤海,外资经济的中心是长三角,民营经济的仍是珠三角和浙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7 21:28:19
我认为不会,因为,从历史因素考虑以及人口分布上来说,经济中心的转移时不可行的。沪苏浙以及它辐射的山东,安徽等地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京津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还是海运占据优势,那么东海岸的港口分布以及港口间的互补建设必将继续带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即使未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真的转为内需拉动,东海岸的庞大人口的消费还是会支撑其经济中心的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8 18:05:07
我认为不会,长三角的优势是环渤海地区不可替代的。当然并不是说环渤海地区不好,只不过是说他们的优势有限,可能对朝鲜和韩国的生产和贸易才是他们擅长的优势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8 18:07:3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15:11:14
这种问题还要讨论?肯定会。
想想看深圳、上海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怎么样聪明,也不是因为那里有什么特殊的资源,更加不是因为那里风水好,唯一的原因是中央的意志!
众所周知,深圳的发展先于上海,可是为什么上海后来居上?主要原因是深圳(广东)的发展在1980年代过快,远远的超越了中国其他地区。诸侯过分强大就有了向中央叫板的实力,这是中央政府不乐意见到的。所以才有了1990年代的上海发展超过深圳的情景出现。而现在的上海似乎犯了和当年深圳(广东)同样的毛病!
所以,环渤海的崛起是必然的,也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毕竟,在中国这样的计划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国家,没有政府做不成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17:18:28
我认为国家产业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起着最主要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18:02:41
渤海经济圈只是一厢情愿,除了硬件条件外,人文环境很重要,以天津情况看至少5—10年内成不了气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18:20:19
同意楼上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18:22:07
环渤海有发展势头 但是想超过三角~~△~~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00:04:01
行政干预有时可能会拔苗助长,结果自然不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10:12:24
更多希望遵循市场规律 更少的干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14:16:55
1# JackieYan 看看中央啊,想发展谁就发展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14:29:13
长三角没什么不可替代的吧,当然现在他还是领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15:48:48
北方没有长三角的竞争优势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01:27:10
实际上已经脱离中央的因素,而是看非常之人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21:41:35
这种布局不是国家怎样投资就可以改变的,长三角有其的天独具的条件,环渤海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无法改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22:45:37
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腹地深入中国内地,辐射范围遍及全球,长三角有丰富的资源(物质和人才),交通发达,无论是水路、公路、铁路还是空运,这些是环渤海无法比拟的。至少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不会变,只会加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23:57:27
最好势均力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3 07:57:43
基本上不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