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讯)英国权威财经杂志《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微幅升值2%,可能纾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但是难遏制中国过热的经济。至于它升值后的政治与经济效应,要看后续升值的幅度和速度而定。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家》报道,今年第二季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9.5%,略低于去年同期,但是高于多数分析师的预估;今年上半年它的工业生产大幅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则年增加25.4%,虽然也比2003年年底缓和,但是相对而言仍属强劲。预估到明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达8%。
报道说,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主要靠固定投资带动,而非民间的消费。因此,一旦企业投资或公共基本设施支出减缓,将使中国的经济更显得脆弱。
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分析师谢国忠说,以投资周期来看,领先指标包括获利率、产品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三项,是判断现金流量和借贷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这三项指标目前都呈现趋缓。
报道指出,虽然中国政府采取升息,征收房地产销售税,紧缩申办房屋贷款条件等多项措施,希望让经济“软着陆”,但是随着2008年奥运即将在北京举行,公共支出可能再增加,使经济热度上升。
经济学家认为,短期来看,中国最大的隐忧是,一旦它的经济增长减缓,目前北京当局所面临的不论是政府或贸易紧张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原因是,中国企图对经济降温导致进口额减少,但是外销出口仍十分畅旺,造成大幅度的贸易顺差。
以今年6月为例,中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30.6%,但进口只有增长15.1%,使得全月的贸易顺差达97亿美元。
累计今年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金额几乎达400亿美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合计今年的经常账盈余将可达国内生产总值的9%。
报道说,人民币升值可以略为舒缓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但是如果大量出口商品的现况仍没有重大改变,届时要求人民币再升值的政治压力不免会迅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