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333 0
2015-02-11
第一、教学理念偏离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容易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训,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第二、教师教学水平不足,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乏味。
目前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多数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末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少信息技术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很不相称。
第三、学生选修自主性未能得到切实落实。
根据新课标规定,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的5个模块,原则上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主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所在学校的师资数量班额和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校都是由教师统一选定某一模块来选修。即使是有条件的学校由于选修课程体系的复杂,以及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内容和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等不了解,也无法作出合理的选择。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学校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认识到: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人,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学习、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成为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视觉、听觉,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课堂教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点进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整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弘扬其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运用哪种教学媒体都应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活动,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内在动力的支持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信息技术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演示和浏览的工具,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收集、选择、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强调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和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则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并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快捷、高效的工具。
    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文章来源:发表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