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产生公式:工厂生产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纪健堂 2015.02.12.02.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了,人们可以讨论资本是否剥削工人了,即剩余价值(利润)是不是工人创造的?虽然,网上否认文章多多,然,并未得到公众认可。因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没有工人的劳动,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哪里来?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
首先,我们假设:工人工厂做工,就是用力气。因为工人有技术,也要用脑子,但他如何工作,主要是按工厂指挥的重复劳动。
因此,工人在工厂做工,就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做“功”:
W=Fs
式中:
W——功的大小
F——力的大小
S——力作用的距离
在马论中,工人劳动以劳动时间计。劳动时间不能直接反映实际劳动效果。因为,一个人,体力、技术、使用的工具与设备等不同,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同样的劳动时间会产生不同的劳动效果,更不用说,每个人每天实际工作时间不一。
工人在工厂中做“功”,“功”不等于价值。比如,工厂生产了许多“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工人们劳动了,辛苦了,做功了,我们只能说,工人制造了奶粉,却没有产生什么价值。这说明,工人上班做工了,做功了,不等于产生价值了。
实际上,工厂生产产出的价值,不仅与工人劳动,更与工厂的管理与生产技术、企业经营有关:
E=(Fs+fs)sina×tanb
式中:
E——价值
Fs——工人做的功,与机器做的功一起,生产了产品。
fs——机器做的功
sina——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决定产品的使用价值。
tanb——企业经营智慧,决定产品的市场价值。
1,工厂生产产量决定于工厂总作功多少:(Fs+fs)。企业工人多、机器多、先进,产量多。注意,现代工厂许多工作,特别粗、笨、累、重、高的工作大都由机器出力做功完成了(fs),从而取得很高的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体力劳动,甚至出现了无人车间。工人工作的技术,越来越高,而体力劳动做功占工厂全部功的比例越来越低。
2,工厂的技术与管理水平(a)决定工厂的生产效率,质量高低,从而决定了工厂产量、成本和产品的使用价值。
3,企业经营智慧(b)。所谓价值就是人们的需要。需要越高,价值越大。如微软,一张windows碟片要卖N千元。又如,一件衣服标价80元无人要,业主改成180元,马上就销路大增。所以,一个有智慧的经营者能使企业利润成倍、成十倍、百倍地增加。
经营企业智慧必需智慧大于45°。等于45°,tan45°=1,仅能保本。大于45°才能赚钱。比如,大热天卖滑雪衫,你的滑雪衫就没有市场价值。那些生产地沟油的老板智慧不仅小于45°甚至为负数。工厂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智慧的竞争。(当然还有实力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角度进一步理解价值产生计算公式的意义:
生产的实质是力做功。力是基础,但力有三要素,缺一不可。单纯的力没有用。价值的产生与力的三要素密切相关,:
力的大小——工人、机器做功的力;
力的方向——生产技术与管理,怎样干;
力的作用点——经营智慧。
由此可见:工业生产经营、技术、劳动,是社会进步分工的结果,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三要素个个重要,一个也不可少。而在农村,一个优秀的农民,往往是“合三为一”:农民不但自己劳动,还用牛耕地,提高效率;优良选种、施肥等提高产量。而根据土地、水、气候决定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等,是农民的智慧。艺术家也是个体劳动者,也是“合三为一”:一块有疵纰的玉石不值钱,经高手雕刻成艺术品即价值连城。这就是由于高手们的技巧、智慧、创意更胜一筹。
工厂生产除了三要素,还有一个前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这个不行。良好的社会取决于ZF权力良好的管理。过去农民造反,往往是由于权力没有管理好社会,不但没有调节好社会各阶级之间利益与权利,不作为;而且自己反而严重贪污腐化,强征暴敛,欺压百姓,弄得生产破坏,民不聊生,不可救药,只有起来造反,重新建立新的社会管理系统。
综上可见,工人的劳动在工厂价值的产生中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他们体力劳动做的功在生产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小。所以,我们不能说,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而智慧在价值产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只有三个因素合在一起,相互合作,再加上良好的社会环境,工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产生价值。
本公式仅为了说明生产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技术、智慧无法量化,所以不能用于计算。本人外行,不知能否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