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6178 26
2008-09-10
9月7日,先后在《广州日报》和新华网读到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40教授争一个处长”的价值拷问》,说的是“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的咄咄怪事。老实说,看到这样的题目和内容,一点也不觉得新鲜和惊奇。教授、博士生导师争当处长,在高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前些年,很多高校搞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就有不少教授争相报名竞争处长,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竞争处长落选后,甚至锲而不舍地继续竞争副处长。看到教授们对行政职务趋之若鹜,如此放弃清高和自傲,屈尊参加考试、答辩、民主测评甚至打电话、发短信、请吃饭、拉选票,四处讨好同事,八面逢迎领导,心里真不是滋味。什么时候,大学教授都变成“官迷”了?什么时候,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竟然不如一个副处长了?昔日的象牙塔,怎么都成了怪状丛生的官场了? <p></p><p>    在我们深藏的记忆中,“教授”,那是一个多么尊贵的称谓!那是一个有满腹学问,有权威话语,有一身傲骨,有社会声望,受众人敬仰的精英群体。而“处长”,充其量,不就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七品吗?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授住小洋楼,月收入三、四百元;而处长住两室一厅,月收入也就一百多元。大学里的处长,也即各部门的负责人,其责任就是做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教授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受人尊重的程度,是处长们远不能相比的。可时光荏苒,高校越来越僵硬顽固的官本位体制,颠覆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当今中国社会学问与官位的倒挂,导致教授们放着好好的学问不做,竞相角逐于官场,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哀,更是中国社会的悲哀。“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仅仅是一种现象,其背后折射的,就是高校现行“官本位”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p><p></p><p>     1、官本位体制已使大学丧失了学术独立性。前不久,一位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向我推荐一篇文章,题目是《世界上的名牌大学脾气有多大?》,说的是一些国外著名大学完全可以不买政府官员的帐,始终骄傲地保持自身的学术独立性,他们历来就不拿“领导”当盘菜,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曾拒绝给英国女王授予博士学位,牛津大学曾拒绝给撒切尔夫人授予荣誉学位,最近,曾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布什总统的弟弟,也被佛罗里达大学拒绝授予荣誉学位,只给了个荣誉校友算是安慰。</p><p></p><p>    可是在中国,大学各层级的管理干部套用行政级别,大学的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是由上级任命,别看大学现在也搞什么“公选”、“竞争上岗”,当然不可否认是扩大了民主,但最终考察任命权还是由上级定,因此造成了大学的各级官员不得不只惟上不惟下,更由于大学的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再加上大学还得经常应付各级行政部门主导的评比考核,在这种体制下的大学领导和大学教授,就像是一个唯命是从的小媳妇,不在政府婆婆面前做个柔顺的婢女又能如何?他们哪来的底气不把“领导”当盘菜,他们哪想奢望保持什么学术独立性?而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大学是一个探索未知,追求真理、自由开放的地方,以教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特殊阶层,学术不需要依附于政府或其它社会势力,学术研究应当受到尊重,教授们应当有说真话的权利和勇气,唯有此,这个社会才能不断革除旧弊,不断创新发展。如果大学校长和大学教授们都丧失了说真话的权利和勇气,一切都照官员的意志行事,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隐含着极大的危机了。</p><p></p><p>    2、官本位体制使“尊重人才”成为空头口号。在中国,受几千年“礼制”影响,在很多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很讲究一个尊卑之分,比如主席台位置的排列,宴席上位置的安排,合影留恋站在什么位置……等等,都很有考究。任何人不能随便越礼,随便越礼者,必然会遭来众人的谴责和鄙视。那么这个“尊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一个单纯的“官场”中和一个单纯的“学术场”中,这个问题都好解决。但如果同一个场合,既有“官”又有“学者”,谁“尊”谁“卑”呢?中国目前的现实是,官尊而学者卑。凡是带“长”的,自然受到尊重,自然坐主席主位,而教授,靠一边站去。这里营造的不是尊重人才而是尊重官员的氛围,很多教授常常因此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难怪一有竞争处长的机会,他们便争相参与。如此一来,人们会认为学问做得好不如官当得好,在一个人人热衷于做官的社会,能激发出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吗?</p><p></p><p>    3、官本位体制导致学术腐败,教授贬值。一般人们总是以为,学术腐败就是抄袭剽窃啊,弄虚作假啊什么的,事实上,真正的学术腐败还远不止于此。由于政府部门在资源分配上的主导作用,为争课题、争经费,为评上什么重点、学位授权点、成果奖励等,学校领导和教授们,不得不四处活动,到处公关,请客送礼,甚至贿赂有关人员。在高校,“教授不喝酒,一点经费也没有”的说法很流行,其本质上是政府部门衍生出来的一种腐败,是大学教授不得不去适应的一种“潜规则”。学术腐败还表现在,一些从不做学问的官员,也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搞到课题,发表论文,然后堂而皇之地混上学位,评上高级职称。更有那些学术杂志的编辑,认钱认人不认水平,一些投机钻营者,不学无术,靠发表一些读者只有编辑和自己的所谓“学术论文”,居然也能混上教授,如今的职称评聘,不看教学水平,不考虑学生评价,那些让学生生厌的教师照样晋升职称。如此一来,“教授”过多过滥,“教授”贬值,自然难受人尊重了。所以,出现“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也就不足为怪了!</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10 10:07:00

把所有责任推给制度就公平了吗?

这40位“教授”如果真是几十年含辛茹苦、辛勤耕耘、著作等身得来的教授,

他们还会为此如此热衷仕途名利吗?

不要一有问题就往“他妈的制度”身上推,制度只是框架,人才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1:49:00

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官本位, 官大于学, 大于真正的人才

科教兴国, 没有落到实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4:22:00
同意楼上的说法,人才是关键,可偌大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还像以前那样人治大于法治,人言大于制度,那再多的人才恐怕也没有用武之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4:48:00

官员权力太大,教授地位太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0 15:28:00

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职位,这本身反映的就是一种官权威远远高于学术权威的现象。自然是当官利益非常之大,至少要比当教授大得多。———当官拥有权力就能发财,当官就会有人前呼后拥,当官就有“油水”源源流来,这几乎成了社会公认了的事实。教授们平时虽说距官场稍远些,但与学校的行政官员打交道过程中,便知道即使只是在校内做个院系或部门负责人,也就掌握了部门资源分配权,也是威风得了不得。做官即能发财,从古至今,已不再不是一个“观念”问题,而是一种利益的本能驱动,因为现实中没有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得到的回报实在是“丰厚”,这些都被反复的“报道”证实了。这较之一年四季埋头默默苦做学问,当教授不再具有“诱惑”,于是争当处长便“顺理成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