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1295 2
2015-02-19
似乎很少见到有人把考研和时间管理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我认为时间管理对于考研者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才会把时间管理放在具体的备考建议之前,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教给你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帮助你应付考研的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复习进程。

所谓时间管理,可以这么理解:决定自己所要做的事,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可以简单地(但不完全准确)认为,时间管理就是不少人问过我的学习计划。时间管理为什么对考研备考来说很重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都经历过的高三复习生活,大多数比较“不错”的高中都在长年的高考备考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考备考计划,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跟着老师的节奏加上自己的针对性强化训练就基本足够了,以我自己为例,高三时我的复习计划仅仅涵盖了完成作业之外的练习,完整意义上的复习计划主体是由老师所控制的,所以对于高考备考而言,基本不存在时间管理的问题。但是考研备考而言,没有老师所制定的成熟的复习计划,没有作业的压力,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甚至每天复习多长时间都完全由自己控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你拥有了充分的自由,一切的复习进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制。但是最近我被问到过的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就是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甚至有人问我要以怎样的顺序看书,不客气地说,这些都是非常可笑的问题。不过我也可以理解,对于大多数经历了多年中国式教育的学生来说,自由简直就是一种噩梦。我自己也曾经深受其害,不过也正是因为痛感自己的失败,才促使我在大二时就开始研究并实践时间管理,这对我后来的备考有很大的帮助。

时间管理可以非常复杂,但是对于考研备考而言,需要的时间管理是越简单越好,所以下面我只介绍我认为必要的东西(虽然你可能还是觉得比较复杂),所构建起来的时间管理系统也完全是我自己为备考而设计的,不太适合其他场合(例如工作场合)的需要,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删去任何部分。

我认为,时间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目标、计划、行动。那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简单来说,目标是要做到什么;计划是怎样在限定的时间内一步步达到目标;行动则是具体每一步做什么,是计划的组成部分。分清这三者的层次,我们可以把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然后每次只关注下一步行动,不断完善计划并推动自己到达目标。为了更好帮助大家理解,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注意:这只是一个例子,是我花几分钟编出来的,最好不要用作参考):

目标:
明年考上XX大学XX学院硕士研究生

计划:
四月初—六月底:第一轮复习(注重课本及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四月:熟悉课本,开始第一轮课本阅读
        数学:完成数学全书高等数学部分
            共XX页,每天XX页,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页
            第二周:完成XX页
            ……
        英语:阅读练习;背单词;翻译练习
            完成《新航道201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200篇》共200篇,每天7篇,29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28篇
                第二周:完成28篇
                ……
            根据 Anki 进度背单词,每天40个新单词。
                完成《新东方2013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共XX页,每天XX页,XX天完成。
            ……
        专业课:完成阅读货币银行学课本(黄达)
                共XX页,每天XX页,XX天完成
    五月:完成第一轮课本阅读
        数学:完成数学全书线性代数、概率论部分
        ……
    七月初—八月底:第二轮复习(开始接触真题)
        待安排
    九月初—十月底:第三轮复习(总结题型,巩固基础)
        待安排
    十一月初—考前:最后阶段(调整状态,关注专业课热点信息,准备考试)
        待安排

行动:
3.27 早上:数学全书XX页—XX页
下午:黄达《金融学》XX页—XX页
晚上:完成7篇阅读;背单词;翻译XX页—XX页

对于已经决定考研的人来说,中期目标是完全固定的,就是考上研究生,而短期目标则是由学习计划所决定,那么基本可以不考虑目标管理的问题。但是,考研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还是要考虑自己长远的目标,把那些能够帮助自己实现长期目标的事情收集起来,等考完研之后时机成熟再做。所以,我自己一定保留着 Someday/Maybe(将来/或许)列表,收集了所有以后我想做的事情。例如,我是在十一月中旬接触到奶爸的英语教室小组的,对于我的长期目标而言,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不可能每天花两个小时跟着奶爸的计划练习,所以我就将其收集在 Someday/Maybe 列表中。考研结束之后,我便将其提到自己的计划列表之中,开始跟着奶爸的计划做系统的英语学习,收获非常大。

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应该着手将目标分解。考上研究生是结果,那么怎样达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应该一步步将其分解为可以完成的小目标,下面是一种分解的思路:

同样,上面只是一个例子,很多地方都可以再细化,你必须自己去做一遍,思考一下自己在每一科要达到目标需要做到什么,逐级分解,细化到每本要看的书每一遍阅读练习要做到什么程度。

目标列表虽然细化了目标,但是我们需要加上时间限制才能得到真正的计划,我们先按照一个大体框架(例如可以用上文三轮复习+最后备考阶段的框架)对所剩下的时间做一个划分,然后根据每一阶段的特点将具体的细化目标填进去,就可以得到类似于上文的计划。

但是在制订计划时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不要太细化,最小单位到周即可,前文的“每天XX页”不过是每天行动的参考,而非硬性任务;第二,不要太超前,一周结束才制订下周的计划,一月结束才制订下月的计划,一个阶段结束才制订下个阶段的计划,所以上文才会有“待安排”的字样。下面我具体解释一下。

首先,不要太细化。过于细化的计划混淆了计划和行动的区别,每天都拿出一张详尽无比的计划清单来决定今天的行动是糟糕无比的做法。制订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专注于眼前的行动,不必考虑过后的事情,同时又可以保证当前的行动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己的目标,因此,过于细化的计划是完全错误的。个人推荐以周为单位,具体怎样将计划转化为每天的行动以及“每天XX页”的提示怎么来怎样用后文再具体叙述。

其次,不要太超前。在没有开始行动之前,我们绝对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否切合实际,我们对进度的估计可以会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例如我的计划曾经包括一个星期看完《投资学》,开始之后很快就发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如果你的计划过于超前,那么一旦前面计划的执行情况与预期不一致,你就必然需要调整后续计划,等到你完成每一步计划之后再细化下一步计划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总之,你的计划应当是灵活的,随着你行动的推进不断发展,不断趋向完善,一开始你只有非常粗糙的阶段计划以及第一个月、第一个星期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细化目标被制订成计划、被你所完成,你距离最后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

“每天XX页”实际上是计划和每日行动之间的桥梁,那么这个数字怎么来的?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书的总页数/预计完成天数。这当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同样是一页书,有些地方可能要看半个小时,有些地方可能只要五分钟。但是从平均来看,你每天必须完成这么多,这个数字是保证计划完成的一个参考值,具体的调整应该交给每一天去做,而不是现在。

有了这样的计划之后,我们就需要将计划转化为每天的行动。我们首先将每天划分为三个部分,早上、下午、晚上,每一部分对应一个科目(虽然实际上有四科,但是英语可以先开始复习,后期主要工作完成之后再和政治一块复习,也可以从其他科挤出时间复习政治)的复习,根据“每天XX页”的提示安排今天的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每天实际完成的情况可以浮动,只要保证平均达到这样的水准即可。每天晚上都对当天的行动情况加以回顾,同时按照计划制订明天的行动。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一周结束,在计划上记录下当前的执行情况,然后根据自己本周的完成情况制订下周的计划。如果有需要的话,调整当月的计划,例如,如果你一个星期只能看完《金融学》的八分之一而非四分之一,那么你就只能在当月安排完成一半的阅读量,等到下月再完成另一半。同理,每一个月完成之后都相应记录并调整计划。

现在我们有了每天的行动列表,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高效专注地完成下一步行动,其他的事情不用再去多加考虑,更高层面的问题已经在其他时间解决了。

在行动层面我有两个建议:第一是收集,可能在复习过程中你会有一些新想法,例如我在复习过程中就想到应该按照大纲的框架来整理笔记(尽管之前我已经按照课本的框架整理过笔记),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可是你不应该马上开始付诸实施,甚至马上开始计划都不应该,正确的做法是将其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等到回顾的阶段将其融入原来的计划之中。或者有某些事需要你去做,但是只要这些事不是需要马上完成的话也将其记录下来,而不是打断当前的复习进程。第二是保持专注,更具体地说,远离网络,尽量创造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利用番茄工作法来保持专注。

关于番茄工作法,我要多说几句,所谓番茄工作法,最简单的形态(也就是我自己所用的)可以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注意休息绝对不是用手机上网,而应该是闭眼养神、起身走一走或者去给自己倒一杯水。至于番茄工作法有没有用,我不想多说了,自己尝试几天,和以前对比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或者不适合的话,不用也无所谓。但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对于长时间复习的考研党来说,5分钟的休息绝对不是浪费。当然,如果你用了番茄工作法,那么总复习时间一定要够长,不然的话休息的时间是无法通过效率提升弥补回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19 11:10:02
这个番茄工作法之前 看到了,没有实践,能身体力行我觉得真是需要毅力,时间管理真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9 12:44:28
accumulation 发表于 2015-2-19 11:05
似乎很少见到有人把考研和时间管理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我认为时间管理对于考研者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才会把 ...
学会管理时间,复习才更有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