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咩~~
David T.Cout, 2002; Forces of Habit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
[Feb, 19th]
好吧我似乎与瘾品有些异样的情缘,很早就读茶经,去云南调查烟草经济,在海南的街头看到四处的槟郎摊子,农经课的咖啡豆贸易……
略微地想一通就会发现,瘾品的大多种植在温热地带,汗流浃背的印度大麻田、阳光四溢的多瑙河畔葡萄园、叶片硕大的圆锥花序烤烟、谷雨纷纷山雾缭绕的毛尖。他们的刺激性在生物学意义上便是温热性的,有助于新陈代谢,以及精神的升华,甚至涅槃。所以瘾品的历史,也是人类水深火热与心灵解脱的不断交杂轮回的历史,它在制造糜烂、赤裸、贫贱、疯狂的同时,也锻造了坚韧、财富、超然的艺术以及宗教性的智慧。大圣大哲多是袒胸露乳,行迹于沙漠间菩提树下,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莫不如此。古文明遗址或丛林土著身上令人眩晕的彩绘纹理,记录着部落巫师在致幻药物作用下的神秘想象。很遗憾的是,最后两点在书中并未有深入探究。
不过它还是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惑,比如:酒精、大麻、咖啡、可可、茶等瘾品是如何从原产地一步步地扩张传播,升级为世界性的敏感消费品?为何酒精、咖啡、茶叶成了世界性产品,而槟郎等优质瘾品仍然只有区域性的受众?为何瘾品从统治者的宠儿,到20世纪猝然跌入国际管制的法网?
下附部分摘录笔记:
1 The Confluence of Psychoactive Resources
20 | 吸煙者代謝咖啡的速度比不吸煙者快50%,所以要頻繁續杯才能維持同樣的提神效果。許多藥物不但可以彼此取代,還可以提高其他藥物的需求量,所以藥物貿易並不是一種“零和競爭”。
40 | 由於伊斯蘭教禁酒,鴉片乃是比較好的替代品。
57 | 芝加哥出生的猶太裔單簧管吹奏者 Milton Mezz Mezzrow——第一位白黑人——確信自己是黑人,成為大麻煙的提倡者……
79 | 薩滿們抽、吸、吃、泡飲煙草,吸收量之多,使他們幻覺恍惚到幾乎因用量過度而致命的地步。
86 | 森林區的“濕沙漠”土質……東南亞和危地馬拉的鴉片田,哥倫比亞的大麻田,都是用砍燒森林的方式耕作。
89 | 能夠使人產生快感的植物往往比提供主食的植物擴散的更快,擴散幅度也更大。
92 | 它們(咖特、檳郎等)未能走出區域外,是因為錯過了十五世紀晚期打開的機會之窗。這扇窗到十九世紀關上,任何植物性藥物不拘什麼緣故若未能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發展到全球種植利用的程度,要在二十一世紀達成這個目標將愈來愈慢(化學性藥物的替代作用)。
2 Drugs and Commerce
98 | Samuel Pepys 一六六五年:“我於這天看見……大門上畫著紅色十字,還寫著‘上帝憐憫我們’。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看見這種黑死病的標記。這令我感到不自在,覺得惡氣難忍。所以我不得不去買些煙草卷來嗅聞并咀嚼,這才消除了我的疑慮。”據說,當時倫敦的煙草業者沒有一個染上黑死病的。
99 | Simon Pauli:“任何地域的天然出產物都是最適合當地人體質的。”茶最適合中國人,咖啡最適合波斯人,巧克力最適合印第安人,麥酒和葡萄酒最適合歐洲人。
100 | 一八八一年間,西班牙醫生Salvador Ruiz Blasco接生了一個死嬰,他吸了一口雪茄,朝嬰兒臉上一噴,本來靜止的嬰兒開始抽動,接著臉部一扭,哭出聲來。這個嬰兒即是畢加索。
115 | Jean-Paul Sartre寫作《辯證理性批判》的期間,天天不斷服用咖啡、茶、煙斗、烈酒、巴比妥類鎮靜劑,以及科利德藍,最後一項是他當糖果嚼著吃的。這本書是嘮哩嘮叨的失敗之作。
116 | 調查結果:一九五五年日本安非他命服用者14%表示為了快感,26%為了熬夜工作或讀書,26%出於好奇,28%為了同儕肯定,5%因為絕望。
117 | 安非他命在這群不法之徒間流行起來,據說是由畫家的模特兒們傳入的,因為這些人一腳踩在畫室里,另一隻腳踩在街頭。
130 | 被囚禁的動物也遠比野外自由的動物容易去食用致麻醉物。文明社會也可以算是一種囚禁狀態。
139 | C. W. Barron: “假如你想賺錢,要挑一個可靠的壞習慣。人在年頭不好的時候會放棄很多必需品,卻絕不會想到戒掉自己的壞習慣。”
166 | 他(杜克)派外勤人員去迎接來到紐約的移民,朝每個下船的男性移民手裡遞上去一包。“這些人會把我們的香煙帶到全國各地。”
204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敲定了軍人與抽煙的關係。
205 | 海明威曾隨紅十字會到意大利服務,他就是在比亞為Piave的前線發送香煙和巧克力的時候遭到炮彈炸傷的。
3 | Drugs and Power
215 | 印第安人沉淪、死亡,生態系統被破壞,他們為了換取威士忌,就加緊捕獵獸皮和珍惜肉品,一旦獵不到毛皮,割不到水牛舌,他們除了宿醉與空空的肚皮,什麼也沒有。
215 | 耶穌會教士利用煙草為賄賂,誘使印第安人來聽講道,教印第安人摧毀他們一向視為神聖的物件。印第安人原本來自有抽煙的文化,不知何故卻偏愛巴西輸入的煙草。
216 | 1700年到1830年間從盧安達和本格拉賣出的一百六十萬奴隸的售價,27%以進口的烈酒(以巴西蘭姆酒為大宗)抵償。
219 | “我們既送上《聖經》,又送上烈酒,異教徒難道不起疑嗎?”
223 | 奧斯曼帝國的蘇里曼一世在位期間,基督教徒買咖啡應付的稅率比穆斯林高出25%。
225 | 1920年,鴉片收入占政府歲入比重:新加坡46%,香港29%,荷屬東印度群島13%,法屬中南半島14%,文萊17%。新加坡後來比重下降,因人口結構改變,移民群體不再是單一的青年男性,新移入人口減少,婦女、家庭生活增加。同樣,美國境內1930年代唐人街僅存的幾家鴉片館成了老古董。
230 | 1990年代初,印度南部Andhra Pradesh幫婦女發起中止廉價烈酒買賣的持續運動。靈感來自政府掃除文盲方案的一份教材……她們拒絕為喝醉的丈夫燒飯、洗衣,也拒絕與之同床,末一招簡直是阿里斯多分戲劇的翻版。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由鄉村貧窮婦女發起的運動。
244 | 煙草曾經為美國獨立革命籌措資金,也曾經是許多歐洲戰事的後援力。衡越大西洋的奴隸貿易曾經靠蔗糖和蘭姆酒維持;帝國主義在亞洲的勢力曾經靠鴉片而壯大。烈酒換皮貨的交易成就了大富人家,提供了工業投資的資金;咖啡業的繁榮促使鐵路開業,為巴西引來上百萬的窮苦移民。藥物生產及買賣便是以上及不勝枚舉的其他方式塑造出近代世界,并影響全世界權力結構。
【世界各國的政府為何紛紛從依賴藥物稅收,轉向反對藥物非法使用?
醫學研究論證藥物傷害、社會成本的考量、集體前途的憂慮(年輕人)、國家安危、宗教等團體的抵制、政權司法體系的健全、民眾生活壓力下降娛樂方式多樣化、國家收入結構發生根本轉變(產業升級)】
248 | 致幻藥物雖然是許多部落儀式的固有部分,卻不被世界主流宗教接受。憑祈禱、齋戒、冥想、修行來轉換意識狀態才是主流宗教讚成的。
【奴隸經營時期,藥物嗜好是提高奴役性、保障生產的可靠手段;但是在使用自由勞動、規範勞作時間的經營方式下,藥物上癮則是妨礙生產效率的】
258 | 英國人當時的俚語(go to the local) 既指“去電影院”,也指“去酒館”。1920-30年代英國烈酒消耗量減少,恰好是英國人愛上電影院的年代。
272 | 1925 《國際鴉片公約》International Opium Convention; 1931年《限制公約》Limitation Convention;1933年加入《限制公約》的國家已經夠多
-------------------
Comments are welcome!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